山林间挥汗如雨,大桥上晒成“包公”,一次次巡检保障光缆安全畅通——
高温下翻山越岭的“包线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日上午9时30分许,定海双桥街道浬溪村旁的毛湾山脚下,户外温度已达33℃。植被茂盛的山林中,更闷热。记者跟随舟山长途电信传输分局的几名光缆线务员,一同体验上山巡检工作。
手持捡来的竹竿,不断拨开脚下的杂草,舟山长途电信传输分局维护中心主任吴瑞辉和几名同事,在仅一人宽的山路上艰难穿行着。每次巡检这条光缆的“山上部分”,几名线务员都要沿着山间小道走上超过4公里,检查沿途光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沿途,不断有树木枝丫和灌木横生,记者的安全帽多次撞在树枝上,发出一声声脆响。耳边不断能听到各种飞虫萦绕的“嗡嗡”声,而山林间潮湿的空气更是让这条路格外闷热。走了十几分钟后,记者已经气喘吁吁,汗水顺着头发从安全帽缝隙滴落,几名线务员也满脸通红,工作服全部被汗水打湿。
随着山路不断深入,原本的水泥小路也被布满树叶的土路取代,吴瑞辉每向前走一步,都用竹竿敲击前面的树枝和地面。“山里经常会有蛇,走的时候得小心一点,有不少还是有毒的眼镜蛇。”吴瑞辉说着,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盒季德胜蛇药片,像这样的蛇药以及一些防蚊虫叮咬的药物,每一名线务员巡线时都会随身携带。
今年37岁的吴瑞辉从事这份工作已经超过10年。进山巡检,台风天后走进已经变成“泥塘”的农田巡检,在跨海大桥上“监工”……这些,对吴瑞辉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
去年跨海大桥更换护栏施工,为防止施工人员不慎打断光缆线路,吴瑞辉和同事们需要紧紧盯着工程队伍的一举一动。“桥上没什么遮挡,几乎一点阴凉地都没有,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一天要站好几班。”吴瑞辉说,那时天天38℃左右的高温,浇筑的沥青地面温度超过了50℃,一个工期过去,去“监工”的几个小伙子,个个都晒成了“包公”。
从山上下来,巡检队伍又来到位于新城大道的一处光缆旁,不久后这里将开展道路施工。
线务员们手持光缆检测仪,在路旁的草坪上仔细确定光缆的精确位置和深度,然后再把木桩打进土里作为标记。阳光直射下,在几公里即将施工的道路旁,每隔两三米打进一根木桩,锤子咚咚敲击,线务员的汗水也一串串滴进草地里。
“有了这个光缆检测仪,工作轻松了不少。以前要是没法确认光缆的具体位置,还得挖下去看看才行。”除了光缆检测仪,吴瑞辉的工程包里还装有一架无人机。这架今年刚刚投用的新设备也为巡检工作助力不少。原本需要一步步走遍的农田和沟渠,今年开始已经可以通过无人机,快速检测出有没有施工痕迹。
“包线员”是吴瑞辉和几名同事对自己工作的另一种戏称。吴瑞辉打趣说,“包”就是这条线被他们几个“承包”了。吴瑞辉小组所负责的,是两条重要的国防光缆,传输着海量重要数据。
“巡检得越多、越仔细,出问题的可能就越小,我们几个‘承包’的是一项不能出问题的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吴瑞辉说,国防光缆事关重大,他们会全力以赴地做好光缆维护工作,也希望全社会对光缆安全保障工作给予配合与支持。
关键词:
跨海大桥
翻山越岭
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