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整体研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在生物育种、土壤改良、畜禽水产养殖、植保与疫病防控、精准栽培、设施农业、农机装备、产后加工、质量安全、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创新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微观三农从今日起,将连续刊发一组报道,为读者梳理分享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期待更多朋友了解、关心、支持农业科技工作。
(相关资料图)
1.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国际领先
开创了水稻研究从传统遗传图谱向全基因组水平转变的先河,引领了水稻精准设计育种的新方向,攻克了水稻生产中产量与多个重要性状之间相互制约的世界性育种难题,突破了水稻超高产与高品质协同改良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奠定了我国在水稻新品种创制理论和技术领域的国际领跑地位,是农业领域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具有世界性、革命性意义。
2.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
全国水稻各科技创新团队,选育了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2018年“超优千号”品种在云南个旧再创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亩产1152.3公斤新高。超级稻的研发应用,成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协同攻关的典范,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3.水稻育种屡获重大新突破,育种水平又攀新高峰
创新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建立了光温敏不育系的两系法杂种优势有效利用的新途径,实现了超级杂交稻超高产、米质优、抗性强的有机结合。提出超高产专用早稻育种理论与方法,并创制优质稻米新种质。培育了中嘉早17、龙粳31、五峰优T025等优质新品种,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4.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系列新品种国际领先
开创了寒地早粳稻育种的独特理论与技术体系,在优异种质材料创制、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培育等方面,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在黑龙江省内外累计推广1.37亿亩。
5.节水抗旱稻—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
节水抗旱稻是兼具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特性,在高产水田种植,节水减排省工;在低畦易涝旱地种植,优化种植结构;在山改(坡、抛荒)地种植,拓展水稻种植面积。
6.我国首次鉴定玉米、水稻趋同选择的关键基因
鉴定了调控玉米穗行数的关键基因KRN2,发现了水稻同源基因OsKRN2与玉米KRN2功能和选择机制保守,创制了KRN2和OsKRN2基因功能敲除的新材料,玉米和水稻的产量可分别提高10%、8%,并且无负面影响。为作物育种提供了战略基因资源,为作物驯化的机理解析和未来作物育种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为从头驯化或再驯化创制新型作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来源:中国农村网
编辑:霍然、朱梓荥
监审:郭平稳、徐锋
关键词:
作物育种
关键基因
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