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热点资讯 > 正文

世界消息!捐款不留名 86岁老人为家乡做贡献

来源:三峡晚报    2022-09-04 20:23:59

记者张泽牧 实习生黄韵臻


(相关资料图)

“这些钱你一定要收下,”在宜都市高坝洲镇白鸭垴村村委会,86岁老人拿出一沓钱塞给村干部,“你们多画点画,让我们村更漂亮。”村干部细细打听才知道,这位老人是从白鸭垴村走出去的向钧道。

老人为人低调,捐款时特地嘱咐不必留名。记者辗转多日方获得他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反复沟通征得同意后,9月1日,敲响了他的家门。

为后生点赞,尽拳拳爱乡情

“哎呀,你要跟我聊聊,我非常荣幸,但捐款这个事情,就不必宣传啦。”见到向钧道老人的第一眼,老人家又笑着摆摆手说了这句已经在电话中强调过无数的话。“比起这些村干部为家乡做的事,我做的实在不算什么!”

向钧道出生于1936年,白鸭垴村人,今年86岁。

2021年11月9日,三峡晚报推出《宜昌这个村,发现“宝藏”》,白鸭垴村95后村干部龚庭杰用画笔改变乡村面貌,助力乡村振兴的事迹。

他在报纸上看到龚庭杰扎根乡里为乡村振兴做出巨大贡献,为年轻干部们扎根乡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也想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乡里。

今年8月,他来到白鸭垴村委会。拿出30000元希望村干部希望转交给龚庭杰,“多画点画,让我们村更漂亮”。

这不是向钧道第一次为家乡做贡献。二十多年前,向钧道曾建议当地村民开商铺、小吃店,利用村里山水美景发展乡村旅游。

在向钧道看来,虽然他离开家乡已久,但这里是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他根所在的地方,他也希望为家乡做点贡献。

七代扎根,曾祖一生为乡忙

向钧道告诉记者,他的祖母叫李光秀。听祖母讲,先祖自长阳向家岭迁至白鸭垴,到自己这一辈,已是第七代。

向钧道的曾祖父向世和是一名读书人,道光年间(约公元1830年),考中举人,被委任县官。“听祖母讲,曾祖父当年念着乡亲们穷苦了那么多年,不忍去外地做官,决定留在当地造福乡里。”向钧道说。

留在家乡,向世和主持修缮渡口,这是村子去往集镇唯一的通道,聘请专人打理渡口。村民们去往对岸集镇购置生活物资就方便了许多。修建学堂,他亲自担任授课先生,教村里孩子们念书,穷苦人家的孩子分文不收。

曾祖的事迹,在年幼的向钧道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作为他的重孙,必须挑起曾祖的担子,尽己所能回报乡邻。

还债35年,接过曾祖接力棒

向钧道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小学没毕业就开始工作,13岁起开始帮人架船,1949年才拥有真正属于父亲和自己的木船。

买字典、算盘,向钧道开始自学算账、管账。1956年,他离开白鸭垴来到长阳交管站工作,自此之后,一直在交通系统工作。

然而,由于家中姊妹众多,家中欠债无数。家乡亲戚有遭灾的,房屋需要翻修的,家贫孩子们上学缺钱的,向钧道都会竭力挤出些钱财帮助。直到1985年才将债务还清。

于今,86岁高龄的向钧道,身子骨健朗,心态阳光。他爱书法、诗词,退休后还上了十年老年大学,推拿按摩、英语、养生感兴趣的学了个遍。

简朴的家中,各处都张贴着他的书法作品和书籍,除此之外,还有他精心整理、全钢笔手写的石厂坡村来龙去脉、向氏族谱等等资料,还有一些时政报刊。

白鸭垴村党总支书记熊爱民告诉记者,白鸭垴村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热爱家乡的好儿女,他们出资出力支持家乡建设,可以说,白鸭垴村面貌发生的变化,离不开工作在外白鸭垴村儿女们的大力支持。据悉,向钧道捐赠的资金将全部用于该村的墙绘建设,由白鸭垴村村民委员会进行资金管理并专款专用。村计划将于今年10月,将向钧道老人捐赠的全部资金用于白鸭垴村口节点、三帮遗址墙绘进行环境改造及提档升级,好山、好水、好故事,有了这几个亮点,白鸭垴村决定打造故事村品牌,摸索一条生态文旅发展之路。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三峡晚报 来龙去脉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天津汽车站在哪里?
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天津汽车站在哪里?
天津汽车站在哪个区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天津市共有几个长途汽车站?天津现在我知道有五个长途客运站,包括老天津站后广场的客运站。虽然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