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婷婷 杨波 王建才
通讯员 胡国诚 梁磊 毛凤成
【资料图】
姚姜珊 方日祥 余荣晓
凌晨4点
全家老少总动员
白露到,竹竿摇。9月7日,农历白露节气,是瑶山、临岐、王阜、屏门、威坪等山核桃主产区统一开采的日子。
凌晨4点,当记者来到王阜乡王阜村时,家家户户早已灯火通明,星星点点的光亮承载着新一年丰收的希望。走进农户王圣兵家中,阵阵香味扑鼻,包子、粽子等干粮正在锅中加热,饭菜的香味也飘散开来。客厅里,王圣兵的妻子拾掇着茶水、饮料、手套、伸缩杆等各种必备物品。
王圣兵家是王阜村的山核桃大户,今年的山核桃产量还不错,预计有近万斤蒲。为了齐心协力完成这一项“大事业”,王圣兵全家总动员,儿子、儿媳、女儿都特地提前一天赶回家,做好了打山核桃的准备工作。“我是湖南嫁过来的媳妇,每年都和老公回家来帮忙的,已经打了二十多年山核桃了。我想也是我们乡村的一种‘孝’文化吧。”儿媳妇谭艳笑着说,为了能给父母减轻压力,今年家里还从安徽歙县邀请了3位帮工一起参与采收,等到开杆时间一到,她家将有一支8人组成的大队伍进山,绝对是采收队伍中最壮观的一户。
“工具准备完毕!干粮准备完毕!”凌晨4点20分,隔壁的王小莲家里一行人已经整装待发,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上大学的儿子因为开学延期,正好赶上了这一“盛事”。“算是给他上了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吧,希望他在体会到农作不易之后,能够在学业上更加努力。”王小莲说。
凌晨4点30分,夜色依旧浓重,但王阜村的桥头已是人头攒动。他们有的骑着三轮车,有的挑着扁担拿着手电筒,满怀着期待陆陆续续来这里等候采收的号令。
“大家不要着急,排好队耐心等待,等下有序进山,牢记安全第一。”在桥头,值守的老党员王胜苟一遍又一遍提醒着大家。他告诉记者,从9月1号开始,村里30多名老党员就自发组建了一支志愿队伍,三班轮流负责全村6个进山点位的值班工作,防止村民单独提前进山采收山核桃,既能保障大家的安全,又保证山核桃的品质。而他自己,今年已是义务值守的第15个年头了。
一声令下
“长龙”蜿蜒奔向大山
凌晨5点,随着灿烂的烟火点亮夜空,采收山核桃的队伍开始有序向山间移动,犹如一条长龙蜿蜒着身躯奔向大山。
“你们女同志负责在树下捡,其他男同志上树打山核桃……”王圣兵作为一家之长,一到林间,便开始统筹布置工作。在他的指挥下,他的儿子拿着伸缩杆子,熟练地爬上树枝,三步并两步找到最合适的发力姿势,随着“啪嗒啪嗒”的声音,一颗颗“致富果”应声落地。而他的妻子、女儿则半蹲在树下,眼疾手快地捡拾。一家人默契的配合,成了山林间最美的一幅画。
这边打的打、捡的捡,人手充足,场面热火朝天。另一边,只有2人在山上的胡卫军家也丝毫不落人后。“我昨天晚上特地从杭州赶过来,九点多才到家,请了一周假,想着帮父母打完这拨山核桃,和家人过完中秋再回去上班。”他一边说着,手里的动作也十分麻利。
夜色笼罩
志愿者身影遍布山间
在临岐镇审岭脚村的山核桃林中,从凌晨开始,当地村民就带着竹竿、扁担、保险带等工具爬上山岭,采收丰年“黄金果”,该镇党员志愿者也前来帮助农户采收山核桃。 临岐镇山核桃面积达3.4万亩,今年预计山核桃产量(干重)800吨左右。为确保山核桃采收安全有序,临岐镇组织120余名党员成立了“红岐”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巡山值守、安全提醒、秩序维持等志愿服务,并帮助劳力不足的困难户采收运输、脱蒲加工。同时,还在山核桃加工龙头企业设立“共富工坊”,定向吸纳了120余名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家庭成员就业,构建一企带多户、一户多增收的共同体模式。
“汪爷爷,你不需要上来,这里有点陡,我们会帮你打的……”在屏门乡五和村小陵自然村小号湾山核桃林里,很远就听到志愿服务队队员童钰茹的说话声。 屏门乡现有山核桃林面积46000余亩,年产值达8000万元。该乡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队的作用,织密山核桃采收安全网,有12支志愿服务队、180余人服务林农采收山核桃。开杆前,他们摸排孤寡老人以及山核桃采收困难户名单,引导林农购买政策性山核桃意外险,协助村干部值班值守。开杆后,做好巡查及安全采收相关工作等。
记者手记:
春去秋来,又到一年白露节气,这一天,即便是离家千里,儿女们都会不辞辛劳赶赴家乡,参与一场属于他们的“盛会”。“噼哩啪啦”的落果声此起彼伏,老老少少的欢笑声也在山林间回荡。白露归家早已成为了这些乡村游子的共识,这是一个家庭的丰收和富足,更是一家人的团圆和幸福!
今年山核桃采收季,我县积极推广张网采收、自然落果等安全采收方式,今年已新增张网采收面积7000余亩,相比去年增加了60%以上。 据了解,我县共有山核桃林36.4万亩,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8%以上。为保证全县山核桃安全采收,我县在前期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山核桃采收管理工作的通告》,并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安全巡防等方式开展安全采收教育。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义永华 王志仙
关键词:
打山核桃
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