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历经两个月等待,11月19日晚,安阳“狗咬人”事件终于迎来和解,犬只主人赴受伤老人家中道歉。
安阳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称,日前,“狗伤人”事件引发网友关注。为核实群众举报的有关线索,安阳市专门成立了工作组。11月19日,安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研究决定,从2021年11月19日起,对安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食品药品稽查专员王某予以停职,配合组织核查。
此前当地媒体报道,今年9月,河南安阳一位八旬老人在小区遛弯时被两条大型犬咬伤,其家属找到河南电视台知名民生帮扶类节目《小莉帮忙》维权。该媒体连发9期节目,事发已经过去快两个月,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采访中,狗的主人王某曾说“咬到没有,由法律来定,我从来不相信视频”,并拒绝开门商谈。为此,上述栏目的记者杨小莉在镜头前伤心落泪。
事件多次引发网友关注。为此,新华社发出《五问安阳“狗咬人”事件 小事为何被拖大?》这“五问”分别是:承认狗咬人有多难?真的是心理辅导犬吗?公职人员为何面对事实还耍赖?小事为何越拖越大?社会治理能多些主动作为吗?
新华社“五问”,问问戳人心。安阳这起“狗咬人”事件,仿佛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的众相。
其实,相比“狗咬人”本身,“狗咬人”背后散漫推诿的工作作风更需要关注。被狗咬伤后,受害者家属人采取了一系列维权措施,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到过小区所在的中华路鑫泰社区居民委员会、城市养犬的主责部门城市管理局、安阳市公安部门、安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安阳市信访局、安阳市纪委监委,并向河南电视台相关栏目求助。为了合法维权,耿女士家人还聘请了律师。
但维权过程十分困难,管理部门相互“踢皮球”。事发后公安部门称狗咬人属于民事纠纷,犬只主人没有驱使狗故意伤人,让去找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局则先称大型犬不属于城管负责、也不会办证,后期却又拿出了狗证。
甚至,新华社记者在实地采访过程中也颇感无奈,不仅遭遇了推诿,有的部门还不接受采访,有的部门称等一等再说,有的部门则跟记者打起“太极拳”、上演“躲猫猫”。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因为新闻舆论持续关注,给安阳当地行政管理部门带来压力,安阳这位八旬老人被狗咬伤问题,不知道会拖到“猴年马月”。
媒体报道用了“小事为何被拖大”的质问,其实,养狗并不是一个小事情,被狗咬伤也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事关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2020年9月,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近日发布了《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这是我国首部动物致伤诊治规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2021年9月《中国日报》报道,近年来,我国狂犬病防控成效显著,狂犬病发病人数逐年下降,从 2007 年处于高峰的 3300例下降到 2020 年的 202 例,降幅高达 94%。但是,由于狂犬病的高病死率,而且现在社会上饲养宠物猫狗的人越来越多,所以狂犬病的防控仍然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犬只管理,关键是管好“犬”背后的“人”。从本次安阳“狗咬人”事件来看,“养狗人”素质不高——“明明被咬伤,监控都拍到了,犬只主人还不承认,反称老人是摔伤,直到社会广泛关注后才被迫承认,行为太恶劣。”王某作为公职人员,面对铁一般的事实,拒不承认、拒绝道歉、无视民警调查,行为让人瞠目。而在事件发生后,当地管理人员也不够尽责,不但敷衍塞责还有纵容之嫌——“老人家属去王某所在单位反映问题时,与被喊来的带警棍的人发生肢体冲突。”
群众利益无小事,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解决群众身边的每一件事。如果这些事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长久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
一次“狗咬人”事件,反映了安阳行政管理部门的“层层失守”,让人深思,让人沉痛,有关方面应以雷利风行的举措进一步取信于民。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报道)
关键词:
狗咬人
狗咬伤
狗证
犬只
王某观热点|安阳“狗咬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