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陈介祺研究》新书出版座谈会在齐鲁书社举行。陈介祺七世嫡长孙、陈介祺研究专家陈进,山东出版集团总编辑迟云,金石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齐鲁书社编辑等共同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会议由齐鲁书社社长昝亮主持。
《陈介祺研究》一书系在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陈介祺研究”基础上丰富而成,2020年成功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成为双“国”字头项目。该书是迄今所见在中国金石学发展史研究中,对陈介祺典型个案研究最为前沿和全面的阶段性成果。全书共180万字,上、中、下三册,分为统考会纂、典型绎论、遗珠摭拾三部分,对陈介祺的世家繁衍、姻娅友朋、学术传承、文物收藏、鉴定辨伪、传古理念、诗词文学、书法艺术、著作刊布、学术贡献与对后世之影响,以及其在整个中国经学与金石学到考古学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在传统学术发展史上的地位等,全方位地展示了陈介祺的生平及学术成就,代表了目前陈介祺研究的最高水平,填补了陈介祺研究的空白。
与会的诸位专家学者,就陈介祺在中国金石学至考古学转变过程中的贡献,陈介祺在钱币收藏、研究方面的独到见解,陈介祺研究课题的未来发展方向等纷纷提出意见建议,并为未来山东地区考古学相关课题的策划与出版积极建言献策。此次座谈会对缅怀陈介祺先生的学术成就,深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山东地区金石学、考古学术力量、推动山东地区考古学发展史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陈介祺简介:
陈介祺(1818-1883),字寿卿,又字酉生,号伯潜,又号簠斋、齐东陶父、万印楼主人等,潍县(今山东潍坊潍城区)人。在中国金石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之学术发展史上,是不可逾越的里程碑式人物。纵观陈介祺一生之金石学术经历,少年得乡风之包孕,始得雅好金石之学而收集玺印与三代古铜器。四十岁之后归里潍县,专心于学术,重新与老友新知频频通札,并大批量收集文物,对旧藏进行分类管理与逐项研究。他还新发现陶文封泥,开拓了古文字研究新领域。这使其藏古、鉴古、考古、传古的实践与理论快速升华,进入突飞猛进的蓬勃发展阶段。正是由于长时期的积累,陈氏的金石收藏、研究水平才达到山左乃至国内金石学传承发展的高峰。
关键词:
古学陈介祺研究新书出版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