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11月20日拍摄的“长春龙”化石。
近期,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在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长春龙”研究中又取得一项重要成果,发现恐龙牙釉质波纹构造的最早记录,这对认识恐龙的演化及其牙齿与恐龙食性、生活环境的关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 “长春龙”是由吉林大学博物馆科研团队在吉林省中部地区发现的一种新属新种恐龙,全名“娇小长春龙”,其体型小巧玲珑,体长1米左右。“长春龙”化石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完好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之一,其骨骼保存完整、表面未风化,在石化过程中基本没有受到挤压和变形的影响。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这是显微镜下的“长春龙”牙齿化石切片(11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这是显微镜下的“长春龙”牙齿化石切片(1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吉林大学科研人员在比对两种恐龙的牙齿大小,左手所拿为“长春龙”的局部齿骨及两颗牙齿,右手所拿为一颗同时期兽脚类恐龙的牙齿(11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11月20日,吉林大学科研人员在对“长春龙”化石进行测量。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这是11月20日拍摄的“长春龙”牙齿化石。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这是11月20日拍摄的“长春龙”头骨化石。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关键词:
吉林大学
恐龙牙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