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日报社·最泰安讯(记者 张汶宁 孙文志) “是徐某吧,我是某市公安局民警,你的护照有一个非法入境记录,现在找你核实一下。”这是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的经典开场白。近段时间以来,我市多位市民接到类似电话,市公安局郑重提示,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人员进行诈骗的手段,绝非真正的警方行为,请广大市民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近日,市民马女士向记者反映,她接到了类似的诈骗电话。“3月27日、28日我接了两次电话,都显示境外来电。第一次对方说我是市公安局的,你抓紧来一趟,第二次说你的护照有一个非法入境记录,要核实我的姓名、身份证号,在我给出否定答案的时候,对方说那我注销这个身份证号了。”马女士向记者介绍,之前也看过反诈骗的相关报道,一看号码大概率就想到了可能是诈骗电话,就想着接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从这两个电话来看,我感觉他们就是说话语气比较硬,让你感觉他们说的事是真的,有种从气势上压过你的感觉,在正经回答他之后,他就会一步步下套,环环相扣,抓住人害怕的心理,越说越让人相信是真的。”马女士说。
(相关资料图)
市民张女士近日也接到了类似的诈骗电话。据张女士介绍,诈骗分子电话中先是冒充市公安局户信科工作人员,并报上姓名警号,随后告知其名下登记的护照在沈阳有一个非法入境记录。“当时我就很确定这应该是诈骗电话了,一听就是外地口音,问他知不知道我们当地的一些信息,对方支支吾吾,也说不清楚。”张女士最后还语重心长地规劝诈骗分子,“国外不好混就回来吧。”凭借着过硬的反诈骗意识,市民马女士跟张女士识破了诈骗骗局,避免了财产损失。然而,也有市民在面对诈骗电话时栽了跟头。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目前,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类型已经成为我国电信诈骗高发类案件之一。
针对冒充“公检法人员”进行电信诈骗的类型,市公安局民警总结了八条黄金法则:
一、凡是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的电话,提到安全账户、清查资金、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二、凡是自称某部门工作人员,主动“帮你”转接电话至公检法的,都是诈骗。
三、凡是接到来电显示系境外、+号或00开头的自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电话,都是诈骗。
四、凡是询问银行卡号、要求下载App或者打开屏幕共享的电话,都是诈骗。
五、凡是要求通话内容绝对保密,或通过网络出示“通缉令”“警官证”的,都是诈骗。
六、凡是自称公检法单位人员要求通过电话、QQ、微信做笔录的,都是诈骗。
七、凡是要求前往酒店、家里、网吧等隐蔽环境接受调查或自证清白的,都是诈骗。
八、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市民请注意保护证据,并立即拨打110报警或拨打96110反诈中心、9600110民生警务热线咨询。切记,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出示证件或相关法律文书,不会通过QQ、电话、传真等形式办案,也不会在电话中通报当事人涉案的罪名,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
民警成功劝阻电信诈骗案例
案例一 老人遭遇电信诈骗,泰山警方及时止损3万余元
今年1月,市民王女士来到市公安局泰山分局省庄派出所,将一面写有“热情为人民服务真诚为群众解忧”的锦旗送到辅警李洪芳手中,感谢李洪芳对其父亲进行反诈劝阻,避免了老人3万余元的损失。
“你看我中奖了,客服让我按照这个账户转过去钱就可以把奖品给我了……”“大爷您先别急着转账,警惕对方是网络诈骗。”去年9月初,省庄派出所辅警李洪芳在中午下班后前往某银行办理业务,正巧碰见王女士的父亲在银行柜台着急地办理转账,见王女士的父亲神情有些异常,李洪芳便上前跟其进行了交谈,王女士的父亲告诉李洪芳,他中奖了,客服让其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就可以领奖,经过仔细询问,李洪芳与银行工作人员初步判定这是一起电信网络诈骗,在李洪芳反复解释劝导下,最终成功阻止了王女士的父亲汇款。
王女士父亲对于李洪芳的热心帮助念念不忘,便委托王女士到派出所送上锦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看似离自己很远的电信网络诈骗,其实往往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其中,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轻信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李洪芳说。
案例二 女子陷入刷单骗局,高新警方劝阻及时损
今年3月,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刑侦大队反诈中心接到上级下发的劝阻预警指令:手机号***的机主疑似正在遭受刷单诈骗。收到指令后,民警立即启动预警劝阻机制,第一时间向机主张女士拨打电话进行劝阻,可电话接通后,张女士却并不相信民警的身份,声称自己只是在还贷款,并未遭受诈骗,随之挂断了电话。见电话劝阻无果,反诈中心民警立即联系北集坡派出所正在开展“泰网”大巡防的民警,对张女士进行上门劝阻。“当时民警未能在张女士所登记的小区找到她本人,我们再次给张女士拨打了电话,但是她却再也不接听,我们判断,她可能已经被诈骗分子蒙骗,有意拒接电话。”反诈中心民警说。
情况紧急,正在开展“泰网”大巡防的北集坡派出所民警担心张女士会再次给诈骗人员转账,便想方设法联系到了张女士丈夫王先生,请他帮忙对张女士立即当面劝阻。当民警赶到张女士所在地时,张女士正准备再次向对方转账10万元,最终,经过民警苦口婆心劝导,张女士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不再转账,及时止损。
经了解,张女士是被网上一名自称同学家长的陌生女子拉进了一个群聊,进群后,张女士发现群里成员纷纷通过关注账号、刷单、做任务等方式获得返利,还时不时在群里晒收益截图,久而久之张女士对此深信不疑。因平日里闲来无事,张女士便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赚点零花钱,经过几次任务返现,张女士尝到了甜头,在利益的诱惑下,她一步一步听从对方的指挥,下载App、向对方银行卡转账,最终被骗取了钱财。
案例三 与时间赛跑,民警成功拦截一起“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
“警察同志,你们快来帮帮忙,阻止我妈妈,她要被骗了……”今年3月,天宝派出所接到市民报警电话称,自己的母亲似乎正在遭受诈骗,寻求警方帮助。在了解事情经过后,值班民警第一时间给事主段女士拨打电话并发短信制止其转账行为。同时,民警呼叫正在开展“泰网”大巡防的民警,赶往段女士家中进行劝阻,及时阻止了段女士向诈骗分子转账。
经了解,当晚,段女士接到了自称是“某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告知她涉嫌一起刑事案件,需要前往某地一趟,配合他们的调查,随后对方又谎称由于路途遥远,可以申请远程办理案件。段女士听到自己与刑事案件有牵连,非常慌张,于是在对方的指挥下,添加了处理此案的“某警方”的QQ配合调查。而此时,段女士的女儿在一旁听到母亲与对方的通话走向越发不对劲,便劝阻段女士不要听信对方的话术,可段女士先入为主已经深信不疑,最终,幸好民警及时赶来,阻止了段女士上当受骗。
段女士遇到的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类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她的个人身份信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给段女士打电话。后编造段女士涉嫌某类案件,然后骗子以帮助其洗脱罪名为由,要求其名下账户钱款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