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首届“邹区·运河文化节”在常州钟楼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幕。在活动现场,由汀美安基、采芹刘巷、现代农业产业园、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组成的高新园(邹区镇)农旅研学线路,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邹区·运河文化节的开幕,也让钟楼区现代农业发展新图景被更多人所熟知。眼下春光明媚,钟楼的希望田野上,一派抢抓农时的景象:工厂化育秧、机械化作业、新技术推广、“新农人”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让钟楼的春耕春播透着浓浓的“科技范”,科技赋能更让现代农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科技兴农,重大项目获国家级荣誉
(资料图片)
累计应用面积超过45万亩,累计新增利润9400余万元,带动农户9172人,先后培训新型职业技术农民2000多人……这是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级新品种中华绒螯蟹生态高效扩繁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取得的最新成果。在近日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决赛上,诺亚方舟赢得高光时刻,一举夺取农产品产销赛道一等奖,为全省唯一。
近年来,钟楼区深入贯彻省、市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落地见效。2022年,全区共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1项,总投资超10亿元。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奖项目,便是其中的重量级项目。
该项目以“诺亚1号”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选育为基础,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实践方式,努力构建集螃蟹种苗研发、标准制定、业态发展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打造的“新孟河”大闸蟹品牌远销海内外,推广“诺亚1号”苗种自研河蟹新品种至全国各地,形成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良好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智”“治”融合,开启“数字治理”新时代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现代化治理是保障。钟楼各农业企业坚持用好大数据这一技术助推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村治理深度融合。
走进与诺亚方舟一路之隔的凯耀农业,数百亩螃蟹塘波光粼粼。蟹塘旁,企业最新研发的智能化轨道式自动投饲机已投用,伴随着轻微的马达声,正在源源不断地往蟹塘投喂饲料。“通过手机APP,就能实现机械化投喂。每天可以投喂1吨饲料,能节约7—8名人工。”凯耀农业负责人王凯说,相较于无人机、无人船等投喂方式,公司最新研发的智能化轨道式自动投饲机具有效率高、载量大等优点。
除了自动喂养系统,这家公司采用的蟹池微孔增氧、水草梳草机、物联网实时在线监测等“黑科技”均已全部投入使用。目前,公司在水质调节、水体增氧、水草管护、饵料投喂、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等主要环节已实现智能化生产,成功实现了渔业养殖的“机器换人”。
在王婆果业数智科技温室,小甜甜蜜瓜、阳光玫瑰葡萄、翠冠梨等水果“茁壮成长”。“我们基地采用标准化节能大棚作为设施,可通过移动互联网控制大棚温度、湿度,全程机械化植保、科学化田间管理,让各类水果在最好的环境成长。”王婆果业一名负责人表示,今年企业还将投资3000余万元建造标准节能智能温室15个、现代化智能冷库7050平方米,用数字化治理为农业现代化、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模式,走出农业增收新征程
好的农产品,要有好的销售渠道。近几年,钟楼区农村电商落地开花,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事”,数字经济成为乡村产业变革的“加速器”。打开近期火爆的“东方臻选”直播平台,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新孟河”大闸蟹频频登榜。通过线下加线上的销售模式,“新孟河”大闸蟹远销阿联酋、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在国内一些知名酒店和高端商超,也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随着数字经济向乡村振兴稳步深入,乡村产业新型业态也不断涌现,催生出乡村产业优、集体强、群众富的新动力。走进杏塘村稻鸭共养生态基地,150亩稻田已经建成,数百只鸭子畅游在稻田内,一片绿色和谐生态画卷。江苏杏塘春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岳表示,杏塘村稻鸭共养生态基地只是公司推进的农业项目之一,未来这里还将引入生态果林、香草花卉园艺基地、乡村驿站、农创工场等,打造定制化、体验化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公司还将致力于恢复殷杏泰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打造高附加值农业生产体系,实现绿色生态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未来,钟楼将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立新大沟北段综合整治、园区科普宣教中心提升改造、振中路园区段建设、园区科技研发大楼等项目加强园区承载能力,同时加大招商力度,腾笼换鸟,吸引更多优质农业科技企业入驻。(何一智 张辉 周晓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