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段玉玲在教室里练习钢琴伴奏。
汾水河畔,有一支太原团干合唱团,团员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因喜欢音乐走到一起。17年来,在团长段玉玲的带领下,他们以歌为媒,以歌会友,用歌声传播健康和快乐,尽情释放着耀眼的光芒。69岁的段玉玲以无私的奉献、执着的追求,被评为太原市第二届“老年健康达人”。
业余成专业
(资料图片)
“土溜溜(那个)蚂蚱,满(呀么)满地爬,举起了(那个)镢头,哎呀来把洋芋刨……”4月29日下午,在太原市青年宫太原团干合唱团教室内,段玉玲坐在钢琴前,动作娴熟地弹唱着山西民歌《刨洋芋》。团员们围坐在她身边,跟随着伴奏,认真练习,优美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
每逢周六,是合唱团的活动日,也是团长段玉玲最忙碌的时候。17年里,她既要当指挥,又要为团员们钢琴伴奏,还要帮大家编排节目。有她在,大家就有主心骨,排练起来更得心应手。谁也没想到,大家眼中的“全能专家”段玉玲,曾经是艺术领域里的“小白”。
多年前,段玉玲在企业当团委书记时,每次有合唱演出,她都上台当指挥,从此爱上了合唱和指挥。后来,她从企业调至太原市青年宫,负责科普教育工作。工作岗位变了,她与音乐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常有人前来咨询演出事宜,她屡次被邀请担任指挥。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她虚心向专业人士请教,埋头刻苦钻研音乐,先后到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进修学习。随着舞台经验不断积累,她的艺术水平越来越专业,她陶醉于其中,乐此不疲。
组建合唱团
有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支撑,段玉玲有了新打算:组建一个合唱团大家庭,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合唱事业,带领更多人享受音乐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2005年,时任太原市青年宫展览部部长的段玉玲开始着手筹备成立合唱团。经上级领导同意后,她将青年宫的一个面积108平方米的展厅改成了合唱团教室,并配置了钢琴、VCD电视播放机、桌椅板凳、合唱架等硬件设备。经过一年时间筹备,太原团干合唱团正式成立了,曾经负责过团委工作的她希望凭借自己的爱好回报社会。
场地问题解决了,人从哪里招募呢?于是,段玉玲选择到各个公园、大大小小的会场散发合唱团的宣传资料。终于,吸引来第一批21名合唱团团员。虽然人数不多,段玉玲却满心欢喜,带领大家专心排练,她的专业和无私奉献精神,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等到第二次彩排时,团员人数一下子增至40多名,这更让段玉玲喜出望外,信心满满。很快,合唱团声名远播,吸引来众多喜欢音乐的中老年人,人数最多时达到了300人。
为了营造家的氛围,段玉玲和团员找来红地毯、窗帘、床单,大家一起动手缝制成教室的坐垫、椅套和椅垫。教室变得干净、整洁、舒适,俨然温暖的家,让每个团员倍感亲切。
队员一家亲
“家”有了,团员们在段玉玲的带领下,不仅在声音上磨合苦练,追求合唱艺术精益求精,平日里还互助互爱,亲如一家。在团员们的心目中,团长段玉玲更像一位严厉且和蔼可亲的家长,关心和爱护着每个人的成长。
合唱团现有的120名团员中,最小的40多岁,最大的80岁。大多数团员是“零”基础,段玉玲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大家学习合唱,要求掌握歌谱中的每个音符、音阶、节拍、旋律。67岁的团员张巧云从原来不认识五线谱,到后来熟练识谱,不仅提高了歌唱水平,就连咳嗽的老毛病也改掉了。63岁的张晓强说:“我们团的向心力强,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我很幸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7年来,段玉玲带领着团队排练、演出,转战于国内多个城市参加各类比赛,斩获奖项无数。上央视舞台、到台湾、赴澳门……在鲜花与掌声的道路上,也洒满了汗水和泪水。
在合唱团大家庭里,大家除了陶醉于音乐世界,还给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亲手编织的毛衣、毛裤、帽子;为身患癌症的团员发起募捐;多次开展自驾游活动,到新疆、西藏、黑龙江等地,为健康快乐高歌。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和大家唱下去。”未来,段玉玲将继续与大家并肩前行,共同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展现太原老年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来源:太原晚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