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党群工作部利用“每日晨读”为大家设立了一项“常修课”,领导干部及各科长通过带头领学《从事文稿记事须过“五关”》《写好经验总结“四字诀”》《从4个问题入手,搞定公文写作构思》等好文,为大家送上学习“干货”、写作妙招,利用碎片化时间助力大家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听”中见“物”。“听”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聆也。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其核心本质是收集信息。在工作和生活中,无效倾听随处可见:领导问东,你答西;晨读会上分享的好文,有的人能整理出好几条重点,而你却捕捉不到。善于学习的人总是很擅长聆听,他们知道如何听才能获得更多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只有具备“听到、专注、理解、回应、记忆”这五个要素,才能做到有效倾听,将有用的信息为我所用。
从“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说”中见“巧”。“说”,其实就是通过口头的方式进行表达。那些出口成章、言之有物的人,总能让人发自内心地钦佩和信服。“每日晨读”领学人在分享好文的同时,也会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对文章进行二次解读:有的人自信大方,语言幽默流利,对问题有深刻的见解;有的人却说话啰嗦,口头禅挂嘴边,表述没有逻辑,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说话是人的本能,但如何说得有声有色、头头是道,说得让人频频点头、鼓掌喝彩,的确值得思考。
从“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读”中见“意”。“读”,这里指的是朗读,依照文字念出声,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认为,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有力,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如果领学人在朗读文章时频繁出现错字、卡顿,语句没有停顿和起伏,声音微弱、无精打采,那么听的人也会失去学习兴趣。
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写”中见“功”。“写”,指的是写作,创作文字作品。在工作中,不论是一板一眼的正式公文还是需要稍加润色的信息报道,都要求我们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想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笔杆子”,不仅要多听、多看、多思考,更要多写。写作需要动脑构思,搜集整理素材,查阅大量参考资料,从一遍遍地修改完善中补给领导或大神的宝贵意见,写作是不断充实和自我提高的正向运动。人至“践”则无敌,这里的“践”指的是实践。“每日晨读”的成果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写作上,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