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苏州市吴中区是全国“四大枇杷产区”之一,枇杷产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洞庭山白沙枇杷、青种枇杷相继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着白沙、青种枇杷的上市,吴中区将民法典宣传“直通车”开进农村,推出枇杷季学法用“典”系列法律服务活动,用法治力量护航土特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果树下开讲,精心选奏“送法曲”。组织东山、西山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走访农村合作社、枇杷种植大户,了解枇杷收成情况、涉枇杷种植、采摘、买卖等环节的法律问题,结合相关案例逐一进行解答,并就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防范与化解提供法律指导,提升果农果商的法律意识和保护地理标志意识。发挥茶果产业法律服务团人熟、地熟的优势,面向洞庭山果农、游客现场“开课”宣传民法典、果农果商服务指南、反诈骗等知识,询问相关法律服务需求,引导果农、游客通过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潜移默化中将法律知识融入群众生活。
二是沙龙中问需,诚心邀约“问策曲”。会同司法所、开发区人民法庭、度假区人民法庭,邀请区、镇人大代表,茶果农代表、果业协会、“法律明白人”、村社区干部等,在双湾村举办洞庭山“枇杷语”法治沙龙。采取“大会场+小圆桌”模式,“大会场”陆续开展东山镇村(社区)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提升和村(社区)治调主任暨“法律明白人”培训会,并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民法典法治讲座。“小圆桌”交流通过座谈的形式,服务团与代表们围绕涉农具体问题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并就进一步优化“法庭+法律服务点+司法联络员”一体化便民服务网格和茶果特色产业纠纷专业调处机制,听取工作建议与意见。
三是源头上解纷,齐心联弹“和谐曲”。建立健全法庭、司法所、村(社区)、茶果行业协会共谋、共建、共享、共治的茶果纠纷诉源治理机制,梳理近年来的涉茶果典型案例,针对茶果销售及物流合同纠纷、高空采摘侵权纠纷、种植相邻纠纷、土地租赁纠纷等热点难点风险点问题,结合民法典相关法律规定汇编发放,指导企业、农户合规诚信经营,源头预防纠纷。依托基层调解工作室、“援法议事”会等平台,借助治调主任、网格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等力量,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升调解成功率,全链条服务茶果特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5月19日下午,一起租赁房屋用于茶果、太湖蟹经营,但由于租金引发的纠纷在吴中人民法院、东山镇调委会的共同调解下成功化解,当事人现场签下了调解协议书。苏法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