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到处都洋溢着一股特别的范儿。路边招牌,设计别出心裁,许多小景致,一看就与众不同,路上冷不丁还会与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来个撞怀。直至记者步入村里的“共富工坊”,才恍然大悟,这股青春的气息到底从何而来。
“我们以党建为统领,集合了各种资源,这里既是村里的创客公共服务平台,也是他们的创业孵化基地,更是一个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园地,已陆续引进53家各类业态。创客群体中,有原乡人、归乡人,还有新乡人,大概200多位。”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豪龙满脸自豪,“与他们并肩,仿佛自己也年轻许多。”
如今,村庄步入快车道后,方豪龙无需再为具体经营多加费心,更多交给了第三方运营团队。都有哪些产业?如何整体运营?“乡遇文旅”董事长金靖开始带着记者逛村,主要探访“六大共富业态”。据了解,去年李祖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48万元,其中,这6个业态贡献了97万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先看“十亩时光共享营地”。村里出场地,运营方招团队,每年保底给村集体10万元,再以15%的利润予以分红。这种变“一租了之”为“荣损与共”的利益联结方式,如今在村庄业态布局中愈发普遍。坐在一条板凳上,自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再览“生机花园农场”。主人昵称“咖喱”,原在外贸公司上班,因为酷爱花草、向往田园,举家搬到了李祖村。年轻人思路活,别地草莓提篮卖,她家莓园搞研学,草莓搭配芝士制成饼干,变成了一片一片卖,身价自然翻几番。
游客来了,村里何愁没钱赚。水塘上的小游船,看着不起眼,“吸金”本领大着哩。十艘小船,一趟20分钟,收费10块钱,一个周末就入账约4000元,一年将近20万元。且看那闲置的“核酸检测亭”,重新“上岗”化身市集摊,正在招商中。很快,陆续会有咖啡、冰粉、烤串等。
“不光要让村里富,关键还要带动老百姓。”说话间,金靖已将记者领至美食街,香气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这36间小木屋由村民众筹打造,就面向本村留守妇女,主打本地小吃,既彰显了特色,又能作为餐饮配套,更是妥妥的富民产业。”
在李祖村,创客和村民之间特别融洽。老百姓有共识,必须把房前屋后搞干净,展现出文明乡风,客人方会源源不断,有时年轻人忙不过来,搭把手那是家常便饭;创客们则把“李祖温度”视作最佳营商环境,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发自肺腑带动村民共致富,很多人还索性住在了村里,大家其乐融融。
眼下,不光是李祖,浙江很多村里,大学生农创客蔚然成风。尤其是“千万工程”持续了20载,乡村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愈加完善,再加上各类贴心服务,涌现出青年返乡创业潮。
目前,浙江已累计培育农创客4.7万余名,其中“90后”占了近一半。据测算,平均每位农创客可带动18位农民就业。根据计划,到2025年,浙江将培育10万名农创客,届时将辐射带动农民超百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祖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