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黄琳玲
“秀水铭苑二期西门的路灯不亮了。”日前,路南街道水秀一方街区街长梁家盛的手机叮咚了一下,显示出这条微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您别急,我马上联系。”他回复完,便联系了市政街长戴宇航。
当天晚上,路灯就亮了。
“水天一色前面绿化带有乱停车现象,把草都压坏了。”水天街区的商铺在街区群里反映了这一情况,执法街长黄良忠看到信息后马上赶到现场,联系车主,并开展现场取证,这一破坏绿化的行为将受到处罚。
每天,这样的问答和反馈在路桥和合街区的各个微信群里不断上演,多则五六次,少则一两次。一个小小的微信群,既是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也是街长做好群众服务工作的平台。
我区自开展“和合街区”创建以来,采用街长制管理街区,共划分城市治理最小网格1845个,街区87个,设置街片长75人。16个和合街区街长共添加微信好友3000余人,专门为群众提供一对一服务。在日常工作中,街长也会借助微信群发送管理信息、工作要求等,呼吁大家协力做好街区自我管理工作。
业务咨询、情况沟通、问题反映……有一次,和合银安街区的群众在微信群反映说有个人喝醉了躺在自家店门口,她有点害怕。街长看到后,就帮她报了警……
“真的很贴心,在群里反映一下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这让我们很安心。”水秀一方街区里“文子姐姐副食品超市”的陈文文说。
“我们通过街长公示栏、进店宣传、街长名片等方式,将街长的微信二维码介绍给群众。”梁家盛说,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得到群众认可。
“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每一件小事的解决,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这是我们创建和合街区的初衷,也是我们始终践行群众路线的初心。”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叶荣杰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