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热点资讯 > 正文

每日焦点!为了大地的丰收

来源:濮阳日报    2023-06-09 12:27:08

本报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亓晓光


(资料图)

一粒优质种子,不仅意味着生命的延续,更象征着梦想的起航。5月30日,由市农林科学院培育的濮麦115试验材料,随神舟十六号成功“飞天”,成为“天选之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麦种是小麦丰收的关键。6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麦香四溢的田野里,头戴草帽、忙着收麦的科研人员和金黄的麦田显得那么和谐。

从他们躬耕的身影里,仿佛可以找到濮阳小麦成为“天选之种”的答案,更能感受到濮阳农业科研人员为了国家粮食安全而勇敢扛起的沉甸甸的责任。

不一般:

收割精确到每一个麦穗

当农民朋友陆续开始繁忙的“三夏”生产时,市农林科学院的小麦科研人员,也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刻。

市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满目金黄,一派丰收景象。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濮阳综合试验站站长秦海英、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程星及另外几名科研人员,正头戴草帽、脸蒙面纱、手拿记录本,在麦田里穿梭、记录。

走进麦田,记者发现很多麦秆上挂着红色的吊牌,有的还缠着黑色的胶带。原来,这些小麦都有自己的“身份证”。程星介绍,挂红色吊牌的是科研人员精心挑选出来的比较好的种子,而缠黑色胶带的则是这些种子中的优品。对于这些有“特殊身份”的麦子,科研人员会专门进行收割,脱粒后再进一步进行种植试验。果然,记者看到,基地院墙边,几名农民正用一台小小的脱粒机,将一小捆一小捆带有红色吊牌的麦子脱粒。等到所有“有身份”的小麦收完,大型机械才会收割其余的麦种。

很显然,和普通农田用大型机械收割相比,试验田里的小麦收割方式确实显得不一般。对此,程星说:“在我们这里,收获时要精确到每一个麦穗,播种时则要精确到每一粒麦种。”

不寻常:

一个麦种的“十年磨一剑”

“我们这里共有820亩麦田,其中20亩为繁殖材料、80亩为试验材料,其余的为已经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从西到东,每一行、每一块,都是处于不同试验阶段的小麦种子。”程星说。

想不到看起来跟普通麦田差不多的试验基地,竟藏着这么多的“秘密”。面对记者的疑惑,程星说,小麦种子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培育出来的,培育一个品种一般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杂交组合F0代,到参加省审、国审的F5代,再加上5年试验阶段,10年时间悄然而去。每个品种都要通过杂交组合、分离、选株等,一遍遍筛选,优胜劣汰、优中选优,才能筛选出各方面都合格的“优等生”。然后,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一路过关斩将,才能通过省审或国审,中间有一项不合格,就被刷下来了。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每年至少要尝试1000余个杂交组合,最终也只有一两例进入下一阶段。

(下转第二版)

关键词: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地震震级一共分为几个级 地震几级有破坏性?
地震震级一共分为几个级     地震几级有破坏性?
地震震级一共分为几个级地震震级一共分为九个等级。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