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初夏的阳泉市郊区玉泉山,草木葱茏,万物并秀。6月9日上午9时,位于玉泉山山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王庙迎来两位特殊的“客人”:身着统一服装的阳泉市郊区荫营镇林里村王氏兄弟。王义所、王军所手捧自家收藏多年的一件清代文物——清宣统二年供碗,仪式感满满地将它无偿捐赠给阳泉市郊区文物局。
一个善举促成关王庙里的一次“美丽重逢”——流落民间的清宣统二年供碗重回家园,与关王庙现存的两只清宣统二年供碗“兄弟”聚首。在场见证这一时刻的人们为之动容,纷纷感叹“王氏兄弟无偿捐赠文物的善举,是关王庙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收到的最好礼物”。接过阳泉市郊区文物局颁发的收藏证书,王义所激动地说:“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把供碗交给国家,我们既开心又安心!”
在文物捐赠仪式上,随着王氏兄弟缓缓揭开红布,清宣统二年供碗露出“真容”。该供碗横截面呈八边形,高约18.5厘米,碗口直径约15厘米,材质为铸铁,碗身外壁有精美花卉纹样,上有“宣统二年乡地施关帝庙供碗十六个”等字样。
“这件清宣统二年供碗保存完整、纹饰精美,很难得。它对研究清代历史文化及关王庙的历史有重要意义。”阳泉市郊区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刘满成介绍。
“这件宝贝如何流落到我们家的,大家记不得了。但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将它视作珍宝、妥善保存。”王军所动情地说,“最近几年,看到很多收藏家向国家无偿捐赠文物的新闻,我们很受触动,也萌生了捐赠供碗的念头。我们就想着为文物保护出点力,送供碗‘回家’后它也能受到更好保护。”
见证文物“回家”的过程,阳泉市郊区文物局工作人员、关王庙工作人员激动地喊出“欢迎回家”。那一刻,那只稍显斑驳、被大家围着细细端详的供碗仿佛也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来源丨阳泉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