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侨批·中国》诵读剧为观众奉上沉浸式展演。郭永乐摄
江门日报讯 (记者/张华炽) 6月10日是第十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由市博物馆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正式开幕,侨乡歌谣沉浸式演奏活动、《侨批·中国》诵读剧、细雕镌艺精良制·漆器鉴赏课堂、第三届江门市博物馆文创大赛等正式启动。 当天上午,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暨建筑系教授、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创办人谭金花携手仓东民乐团的演奏者献上第一场活动——与民同“乐”·侨乡歌谣沉浸式演奏,为来宾讲述侨乡民谣故事,演奏来自侨乡本土的民间音乐,引得不少市民打开手机录音,将美妙的民谣留在手机里。
晚间,《侨批·中国》诵读剧以全新的博物馆视角,为观众奉上沉浸式展演。
市博物馆副馆长张一知表示,接下来,市博物馆将探讨把诵读剧引进到侨博馆展厅,通过文物与展览,更好地讲述侨批故事,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华侨的顽强奋斗精神与拳拳爱国心,这也是市博物馆“博物馆之夜”文化品牌活动之一。“博物馆之夜”是市博物馆今年3月起打造的文化品牌,通过打造与音乐息息相关的活动,让文化活动不再曲高和寡,从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第三届江门市博物馆文创大赛已开放线下报名渠道,有兴趣的市民可到市博物馆咨询报名,发挥自己的创意,展现别样侨乡文化风采。
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江门“侨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精髓内涵,传承活化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推动侨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幕式上还进行了市博物馆与五邑大学的馆校共建揭牌仪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