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基因检查结果和遗传咨询,明确了孩子患的确实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父母分别遗传了一个突变基因。”日前,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门诊部多学科诊室,该院产前诊断罕见病专家团队对一名2岁罕见病患儿进行了多学科(MDT)会诊。该患儿半岁儿保时发现视力下降、弱视,1岁后迅速加重,2岁时通过手术纠正视力,无明显改善。一年半的时间,父母带着孩子辗转全国数十个医院,但都没有明确病因。由于担心孩子的疾病会是遗传方面的问题,就搁置了再生育的打算。
会诊中,专家们对患儿的病情发展、治疗、预后等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讨论,初步诊断为遗传性脑白质髓鞘化延迟,并为其制定了详细的随访、治疗策略,也为孩子父母提供了再生育方案。
(相关资料图)
孕期接受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可预防“罕见病”
“这孩子属于非常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诊断治疗非常困难,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防控措施。”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罕见病团队郭洪教授介绍,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发病率极低、患病总人数很少的疾病。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见病有近7000种,我国的罕见病患者已达2000万人。罕见病是单病种发病率极低的疾病,但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复杂,涉及临床科室众多,很多家庭花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和金钱在求医路上,往往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病情延误。如果加强遗传咨询服务,充分把好出生缺陷的三道关口,在产前甚至孕前进行恰当的筛查和诊断,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策略主要包括:一级预防,指婚前或孕前进行携带者筛查;二级预防,指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预防罕见病患儿出生;三级预防,指新生儿筛查。其中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是目前最受重视,也是最为重要的预防措施,全过程都需要加强遗传咨询的介入。
产检胎儿出现异常,可进行产前诊断
“所有的产妇都应该接受规范的产检,产检结果有异常就需要产前诊断。”郭洪教授指出,高危人群,特别是高龄孕妇在早期产前筛查结果,如果提示胎儿遗传异常、结构畸形的风险显著增加,则需要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
据了解,目前产前诊断主要包含遗传学诊断和影像学诊断两种形式。其中,遗传学诊断是通过绒毛活检、羊水穿刺、脐血穿刺获取的胎儿来源细胞,用于染色体病、基因组病、单基因病的诊断。而通过早孕期超声,可发现约40%~70%的严重先天性畸形。而超声影像学是胎儿医学医生的“眼睛”,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影像发现很多胎儿结构异常的问题。
5类人群需要进行产前诊断
郭洪指出,以下5类人群在怀孕期间需要进行产前诊断:
1. 35岁以上的高龄孕产妇
2. 无创产前筛查(如唐筛、NIPT等)提示出生缺陷高风险的孕妇。
3. 孕期超声发现胎儿结构异常或软指标异常的孕妇。
4. 有生育过不良胎儿家族史的,或者是生育过异常孩子的孕妇。
5. 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或者胎儿偏大、胎儿偏小,及胎儿结构畸形的孕妇,都是产前诊断的适用人群。
成立产前诊断罕见病门诊MDT团队,阻断出生缺陷
今年7月,新桥医院妇产科成立“产前诊断罕见病”门诊MDT团队,该团队主要由妇产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外科、儿科、内分泌科、超声科等相关科室联合组成,针对性开展高发、严重致死、致残致畸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与此同时,新桥医院还对高危孕妇开展羊膜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拷贝数变异(CNV)、荧光原位杂交、NIPT等临床检验项目。在罕见病、出生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筛查和诊断上取得极大进展。
关键词:
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