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平台发布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重大考古新成果:北宋州桥重见天日。
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位于今开封市中山路与自由路十字路口南约50米,是北宋东京城中轴线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
州桥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780—783年),因在州之南门故名“州桥”,五代称“汴桥”,宋代改称“天汉桥”,因“正对大内御街”,又名“御桥”。后经金、元、明修缮、改建使用,至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 年)被黄河洪水灌城后的泥沙淤埋。《东京梦华录》记载:
“州桥正对大内御街……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
州桥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列为大运河重要文物系统性保护整治工程“重要运河水工遗存保护”名录,被河南省列入 “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名录和河南省“黄河文化九大重大考古项目”之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大运河重要文物系统性保护整治工程,201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联合开展了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州桥东侧的汴河河道两岸发现有大型浮雕石壁。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三营介绍说,开封考古城摞城的特质非常明显。
北宋东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都城,对元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城市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轴线上的州桥是最具代表意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州桥遗址的考古发掘,对于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城市布局结构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探讨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礼仪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州桥是北宋东京城的文化高地和精神标识,是运河遗产中的典型代表,其考古发掘还原了大运河及东京城繁荣的宏大历史场景,填补了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的空白,也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等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州桥石壁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从规模、题材、风格方面均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见证了北宋时期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高度。
关键词:
重大发现
开封北宋东京城
北宋东京城州桥
州桥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