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从“穷国办大教育”向“大国办强教育”迈进。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提升,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跨越,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教师育人环境不断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200亿元,支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400亿元,带动各种资源,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建设,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育人环境有效提升。优化资源配置,支持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和住房建设,让他们留得住、教得好。通过“互联网+”等形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容下沉。在提升学校硬件的基础上,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巩固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加快推进高等学校薪酬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和发展环境,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改委组织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工程、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等,对师范院校建设予以重点支持。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80多所中央和地方师范院校建设,推动一大批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办学条件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推动建立和完善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格局性变化
穷国办大教育
大国办强教育
教育成财政第一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