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8日施行的《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规定,用人单位、个人通过虚构个人信息、劳动关系,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涉嫌违法。据《法治日报》报道,《办法》施行5个多月以来,仍然有不少因刚性需求无奈选择社保代缴的人,也仍然有一些机构向没有劳动关系的个人提供社保代缴服务。
按照传统的社保缴纳规则,社保缴纳以拥有“本地”户籍、劳动关系等为基本条件,而不少异地灵活就业、暂时失业的人也有接续社保、积累社保缴纳记录、获取与社保缴纳有关的买房买车资格等刚需。有需求,就有对应的服务,就有市场。实际上,多年来,社保代缴现象一直存在,社保代缴或挂靠服务也成了一种灰色产业。

社保代缴大都以虚构或伪造劳动关系等证明材料、虚假挂靠相关用人单位的手段绕过社保缴纳门槛。《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把此类行为定性为社保欺诈行为,划出了法律红线,也让社保代缴具有了更高的法律风险。但在法律风险之下,社保代缴服务的渠道依然处于畅通状态,相关代缴机构的“吆喝声”依然响亮,也依然有一些人选择社保代缴服务。这种现象值得社会反思。
国家层面应在归纳地方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尽快推行社保全国统筹,实现一个平台、一个端口、一个标准、一个条件办理社保业务。只要畅通了灵活就业人员甚至无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渠道,实现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的无缝衔接,就能打通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与灵活就业社保制度的“堵点”,敞开社保缴纳的“正门”。
如此,一些有社保缴纳需求的灵活就业人员或无业人员,就不用再冒着法律风险或被欺诈的风险走社保代缴的“后门”了,社保代缴的问题也能得到源头治理。一些地方也应剥离附着在社保上的买房、买车、子女上学等社会治理功能,让社保回归其本质功能,从而为治理社保代缴减轻压力。
关键词:
社保代缴
社保代缴乱象
社保代缴根源
社保代缴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