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多地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创新乡村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好山好水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无论是“赏花游”,还是“农舍游”都成了吸引各地游客的一张金名片,开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旅游消费观念的提升,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等为资源载体,融观赏、休闲、康养、游玩于一体的乡村游正在不断成熟,成为旅游市场新的热点之一。
(资料图片)
花乡果巷,诗画田园,今年,辽宁“乡村旅游”十分火爆,不少游客都提前预订好了食宿。辽宁丹东宽甸县河口村,位于中朝边境,坐落在鸭绿江心的一个小岛之上,与朝鲜隔江相望。每年的“五一”期间是桃花最红、最艳、最美的时候,吸引了大量游客踏春赏花。
今年“五一”期间,河口村预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左右,除此之外,近些年,还有不少游客参与当地桃树认养活动、农事生产,休闲“务农”逐渐成为当地旅游市场的新模式。
乡村旅游具有鲜明的空间差异感和生活体验性,有不同于城市的自然风光、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本地食材和传统烹调的农家菜肴、融入日常生活的民居宅院等。游客到访乡村,可以赏花、采摘、垂钓,参与农事、手工等活动,沉浸式体验乡村的美好生活。
世界花梨看中国,中国花梨在海南。黄花梨素有“木中黄金”的美誉,是一种珍贵的木材。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山脚下的黑眉村,当地种植了100多万株黄花梨树,经过十几年的精心栽培,这里已经形成一道独特景观,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现在这里已经建成了一个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景区现有员工300多人,90%以上都是当地农民。
景区负责人 王永涛:不光是有一份工作,而且是在这块他能学到东西。包括旅游,包括康养,茶叶师也是全国各地顶级的茶叶师,我说你们不能光在这块上班,一定要把技术留到海南,一定要把当地的村民带动起来。
乡村旅游带动返乡创业 注入振兴新活力
为了更好满足游客对接待环境的品质需求,地方政府、村集体和乡村旅游经营户,还加大了对人居环境的投入,提高了乡村旅游的接待水平,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
家乡变了,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了,很多离乡务工的人们纷纷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
在宁夏吴忠市的牛家坊村,村民马小军也曾经到城市务工,3年前,他决定回到家乡,把父亲留给自己的老房子打造成充满回忆的休闲农庄。照他的话说是把自己烤肉的爱好当成职业,把自己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如今,村里以吴忠市乡村游定位,打造了以“吃喝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服务业新业态,村内餐饮从业人数占到总人数的40%。
现如今牛家坊村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600多人。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副镇长 刘丹彤:随着我们牛家坊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退伍军人,还有一些致富带头人等等,都愿意返回到村里,来进行创业。这样就把原本城郊区的一个空壳村,变成了一个有源之水。有年轻人,有人才,就有了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