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 > 社会资讯 > 正文

支援抗疫村医回应“对着手机跪拜去世父亲”引争议:遗憾但不后悔

来源:封面新闻    2022-03-07 10:23:39

“父亲临终前说疫情总会过去,让我们把防疫工作做好,等我结束隔离回家他再下葬。父亲的后事现在还顾不上安排。”3月6日,辽宁葫芦岛的村医赵海刚声音沙哑,连日的防疫工作压力加上父亲的突然离世,让他心力交瘁。

3月3日凌晨,疫情防控人员赵海刚通过手机监控看到85岁的父亲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他对着手机磕头哭着送别父亲,同事拍下照片上传网络后引发社会关注。3月6日,赵海刚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心里有遗憾,但自己护理的都是特殊的黄码病人,回家奔丧会增加疫情传播风险,父亲一直教育他先公后私,不会介意网上负面评价。

赵海刚跪拜父亲被同事拍下(受访者供图)

村医支援抗疫脱不开身 父亲去世他对着手机跪拜

据葫芦岛疫情防控部门通报,2月8日至3月5日,葫芦岛市新一轮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累计达到153例。本轮疫情中病毒传播性强,其中某患者一个人的传播链条造成了65人感染。

2月26日,绥中县东岔沟村村医赵海刚主动请缨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在县城一处隔离酒店工作。

3月3日晚,赵海刚接到妻子电话说85岁的老父亲犯病了,她已经伺候吃了药。“我们家里装了监控,方便平时在外随时看下老人情况。媳妇让我晚上不忙的时候多看看监控,指导她做做护理啥的。从十点多到凌晨,一直睡不着。凌晨的时候老人又发病,我告诉媳妇怎么抢救,联系救护车。但是老人年纪太大了也病得久了,心衰出现得很快。”

赵海刚说,当时内心非常焦躁,也想过回家去看一眼,但冷静下来意识到不现实。“我每天接触的都是黄码病人,出去肯定增加传播风险,不管对家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危险。就算出去了,也是要先隔离14天。家里兄弟姐妹也让我先不要回去,正在纠结呢,殡仪馆的车到家里了。”

看着老人被抬上殡仪车,赵海刚忍不住哭着跪下,对着手机屏幕连续磕头,以此送别父亲。

赵海刚的父亲几年前患上血液病,母亲也80多岁,平时跟着赵海刚夫妇居住。“他平时都是我伺候着用药。我们县的医护中出现了感染,原有的医护群体要接受隔离,能参加疫情防控的人手不足,所以我们这些乡镇卫生院、诊所的医护需要顶上去。我也考虑过,是去参加疫情防控还是在家多陪陪老人。父亲说疫情防控事大,让我别瞻前顾后,赶紧去。”

赵海刚说,他和妻子村里开了20多年的诊所,1000多户村民平时头疼脑热都到他这里看病,父亲一直为此自豪,所以听说疫情防控有需要,老爷子第一时间还是鼓励儿子冲上去。

赵海刚后背上的字(受访者供图)

回应网络负评称心中有遗憾但不后悔 希望人人为抗疫出力

“心里肯定是有遗憾的,在咱们的老传统里,父母去世时不能床前尽孝,是大不孝。但现实情况就这么个情况。”赵海刚说,他所在的隔离点目前有92名黄码病人,其中有一名孕妇,还有一个儿童,其他还有很多高血压、癌症等特殊病人。有12名工作人员负责病人们的三餐吃喝,每天一次测体温、采核酸,还有日常消杀和医疗废弃物处理,病人有任何不舒服他们也要随叫随到。

父亲去世后赵海刚曾接到媳妇电话,说老爷子去世那天异常平静清醒。“临终前特意叮嘱让我们做好抗疫工作,让我不要回去,先不办后事,等我们都完成任务清清爽爽回家了,他再下葬。”赵海刚说,父亲是37年党龄的老党员,教书40年,曾在80年代通过函授学习从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一生要强、上进,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先公后私,作为子女他为此自豪。

在东岔沟村开店的村民李女士介绍,村里一共有两个诊所,承担了全村人日常看病的责任,赵海刚夫妇接待村民很热心,很受村民爱戴。“2月份他们家向县里捐了4000元,还给村里疫情监测点捐赠一批矿泉水、泡面和面包。”

赵海刚捐款证书(受访者供图)

跪拜父亲的照片在网上传播后,看到有人评论说他“炒作”“少你一个人地球就不转了”。赵海刚说看到过少数这样的评论,但他不在意。

“不同的人经历的事情不一样,或者年纪小接触的人少,才做出这样的评价。我女儿也是学医的,还在医院实习阶段,目前在村里当志愿者。媳妇这么多年在诊所接诊,现在也在村里指导日常防疫。”赵海刚说,疫情防控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所有人不管能出多大力、能做多少事,尽力而为去做才可能尽早结束疫情。

关键词: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天津汽车站在哪里?
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天津汽车站在哪里?
天津汽车站在哪个区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天津市共有几个长途汽车站?天津现在我知道有五个长途客运站,包括老天津站后广场的客运站。虽然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