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 > 社会资讯 > 正文

上海婴儿独立隔离哭闹,2岁女童妈妈发声:你叫我怎么冷静?

来源:腾讯    2022-04-07 17:38:31

疫情3年,它像张牙舞爪的恶魔,3年来一直挑逗着我们的神经,隔三岔五就想来次反扑。

深圳、西安,香港,这次轮到了上海。每次抗疫都是血泪交融,我们深知大白的辛苦,也明白医护人员的狼狈。虽然艰难,但感动的瞬间从不缺少,正因如此,哪怕其中有些疏忽,有些纰漏,人们也不会过分苛责。

在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前,我很少说什么,因为灾难面前唯有团结,才有可能能绝地反击。哪怕之前我们一家被封在家里,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好写的。我相信,只要尽力配合医护人员,清零就只是时间问题。

最近,不少人黑上海抗疫失策,我也只是觉得这种灾难丢给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一阵兵荒马乱。本是同根生,何必"地域黑"?做好自身防护才是关键!

但看到网上一组"上海婴儿被单独隔离哭闹"的照片时,作为一个母婴作者,我真的有些怒了。这绝不是疫情疏忽导致的简单哭闹!1~2岁的孩子,在最需要安全感的阶段被迫和妈妈分离带给孩子的伤害,你永远无法想象。

"你叫我怎么冷静?"被迫分离孩子能承受吗?

这段对话瞬间让人破防!

看到一位妈妈发声:"你叫我怎么冷静?"。这位妈妈说,2岁女儿3月26日确诊,和自己一起进入了医院。2天后,因为妈妈将被转入方舱,2岁的孩子被迫去了隔离中心。她说:我现在唯一的诉求,是把我女儿从隔离点送到我身边来。如果做不到,请公开孩子在里面的情况。

隔着屏幕都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揪心,2岁的娃还算有些自理能力,1岁左右、甚至几个月的呢?就更不敢想了!疫情这么多年,即便孩子确诊,也很少有地方将1、2岁的孩子母婴分开隔离,上海这波操作我真的没看懂!

长时间被迫母婴分离,对孩子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大。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恒河猴实验"验证的恰好就是此事。由于恒河猴有94%的基因和人类相同,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人类非常相近。所以,心理学家哈洛选择了恒河猴作为"代母实验"的研究对象。

他把刚出生的婴猴放在箱子里,分别用铁丝和绒布做了两个假的猴妈妈。让铁丝妈妈按时给小猴提供奶,绒布妈妈却什么都没有。

一段时间后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在测试小猴的依恋关系时,所有参与实验的婴猴,都选择了没有奶瓶的"绒布妈妈"!

接着,哈洛搞了个恶作剧,在箱子里放了恐怖的大蜘蛛、敲鼓的小熊等。小猴害怕极了,所有参与实验的小猴会立刻奔回去抱住"绒布妈妈",在绒布妈妈的怀中渐渐安静下来。

如果将绒布妈妈单独移到另个一透明的箱子,遇到刺激小猴会更加害怕,但即便再害怕,它也不会奔向"铁丝妈妈",而是眼巴巴的盯着对面的绒布妈妈。

如果没有绒布妈妈,有些小猴子就会蹲在地上,团成一团,尖叫、晃动、吃手指、颤抖,像极了精神有问题的病人。

虽然,这个实验最后的结论是:"爱源于接触而非实物",但从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的怀抱对一个孩子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那是他在这世上唯一的依靠,他战胜一切恐惧的力量之源,强行母婴隔离,剥夺的是一个孩子正常长大的机会。

长时间母婴分离,到底伤害有多大?

这批被绒布妈妈抚养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当工作人员把他们放归正常的猴群后,他们几乎都无法与其他猴子正常相处。

他们变得孤僻、抑郁、自闭,有时甚至会出现很强的攻击性和自残性,对周围的猴子抱有深深的敌意,也不愿跟其他猴子一起交流。

最可怕的是,这批小猴子长大后,都不愿意和异性相处,几乎都失去了抚养后代的能力。

哈洛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个"繁殖实验",他观察了20只在没有母爱环境下长大的母猴:

7只从不理睬自己的孩子

8只经常殴打和虐待孩子

4只更是残忍的杀害了小猴

只有1只笨拙地尝试给小猴喂奶。

最后,哈洛发现,有温度的"绒布妈妈"依然无法满足小猴对母爱的要求,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触摸、运动、玩耍是母爱的三大本质,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孩子才可能身心健康的成长。很显然,绒布妈妈除了触摸,其他2项都不具备。

德国腓特烈二世做过一个非常残忍的实验,他将很多刚出生的婴儿从父母身边带走,集中在一起由护工喂养。但只保证食物,不给任何感情互动,最终这些孩子全部早夭。

短时间的分离,同样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也许有人会说,疫情只是短时间隔离,又不是让他们彻底离开父母,特殊时期不要杞人忧天。但我想说,哪怕是短期的分离,同样会给孩子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1岁左右的孩子离开亲人和熟悉的环境时,会让孩子们的不适感加剧,比如饥饿和疼痛。这导致宝宝会把"痛苦的延长"同"亲人不在场"联系起来,慢慢地就会形成"条件性"焦虑。

心理学家玛丽·艾因斯沃丝做过一个"陌生情境测验"。她让妈妈抱着孩子进入观察室,几分钟后进入一位陌生人和妈妈交谈,再让妈妈离开房间,以此来观察孩子的表现。她发现了三种人类早期的依恋关系:

安全型依恋:这些孩子积极探索周围,与妈妈分离时明显地焦虑。妈妈回来后他们非常高兴,并与妈妈进行热烈的身体接触,还会和陌生人玩。

反抗型依恋:妈妈走后这些孩子极度痛苦,妈妈回来后,孩子们既想靠近她,又怨恨她的离开,并反抗妈妈主动与他们亲近。

回避型依恋:妈妈走后表现出较弱的痛苦,但妈妈回来后拒绝与她接触。

这三种关系中,只有"安全型"是对孩子身心最有利的母婴关系。后两种孩子长大后,几乎都很难完美处理亲密关系,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伴侣、亲人相处,常常会制造一些家庭矛盾而不自知。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婴儿身上出现"不安全依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长期影响。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提出,母婴之间稳定情绪联系的建立,对于社会性与个性的正常发展来说是绝对必要的。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早期情绪依恋向婴儿提供了一种基本的信任感,它使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与别人建立起密切的感情联系。

后来,不少心理学家重新做了这个实验。有人控制了"妈妈离开房间时长"这个变量,发现如果妈妈离开的时间太长,那些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也会逐渐向不安全型类型转变。

所以你看,别说短时间分离对孩子影响不大,这种伤害可能会直接阻碍孩子正常社会性的建立。

身为妈妈真的看不了这种新闻,蜷缩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在哭,随时都有翻下去可能。

据说有孩子尿不湿来不及换,屁股都烂了。非亲非故的我们听了都揪心,这些孩子的妈妈们得多心疼!

截至目前为止,虽然大家伙呼声很高,但依旧没看到让家长陪同的新闻,说实话有些失望。真的希望防疫也能人性化,尤其对那些完全没有自保能力的孩子,请多一份温柔。

关键词: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天津汽车站在哪里?
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天津汽车站在哪里?
天津汽车站在哪个区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天津市共有几个长途汽车站?天津现在我知道有五个长途客运站,包括老天津站后广场的客运站。虽然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