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为何在宋朝?经济发展、名人带货缺一不可
"茶"一词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名词,提到中国人不得不说茶文化,而一切与茶文化有关的东西,都能在中国人生活中找到蛛丝马迹。
茶如人生,煎茶亦如人生所经历的历练,只有当我们经过淬炼才能散发出自身独有的韵味,那么茶文化为何在宋朝臻于鼎盛?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茶文化至宋鼎盛
宋朝作为唐朝之后另一个强大且存续时间较长的朝代,它的发展自然与唐朝有着一定的关系,宋朝从经济到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唐朝的影响,唐朝能够成为我国最繁荣、生活水平最好、真正安居乐业的朝代自然有其原因,而最主要的则是其商品经济的发展。
唐以前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并没有让人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反倒连生存都成为了最严峻的问题,唐朝开始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贸易交流的频繁,贸易商品种类的增加,更加促进了茶文化在坊间的流传。
从而"喝茶"这种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不再只出现在王公贵族、富商大贾的生活中,普通的平民百姓也能够体验到"喝茶"的乐趣,茶文化也是在唐朝开始繁荣发展,到了宋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宋朝建国之后,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国家归于和平统一的状态,这种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局面,经济的富足、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导致此时的宋人不再只是为了安身立命而生活,他们也开始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的享受。
而从唐朝流传下来的茶文化,自然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饮茶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品茶更是人们认为用来修身养性最好的一种方式,人们将品茶的过程视为是一种体悟人生、感受自我成长的过程,以"茶"自喻,品茶则是"品味自己"。
宋朝是通过武将发动兵变而建立的,宋朝建立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开始重用文官,而那时的文官受到前朝流传下来的茶文化的影响,极其喜欢喝茶。
这种官员带头所引领的一种文化生活潮流,很快开始风靡,为了迎合这种娱乐方式,获得更多的利益,市井也出现了多种茶叶的种类供人们选择。
在记录宋朝的市井生活的《梦粱录》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宋朝时,"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品。
由于宋朝注重任用文官,文官们对于治国理政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见解,满怀"建不可一世"的功业入朝为官,而这也就促进朝政中的"党派纷争"发展。
文官们面对仕途上的失意之时,通过吟诵诗词、寄情山水来表达心中的愤懑之感,"茶"自然就进入文官们的视野之中,成为一种意象成为文人宣泄不得意的一个对象。
宋朝的文人雅士、政府官员一改唐朝人所喜爱的"流觞曲水",而将其发展为"汲水煎茶"这种较为清雅的生活方式宋朝也有许多关于茶的诗词。
如范仲淹"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苏轼的"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陆游的"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等,这些诗词也在促进茶文化普及、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见,在宋朝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不只有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促进了人们享受生活方式的转变,从饮酒赋诗转而为一种更为清雅的煎茶汲水,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宋人的温文儒雅。
二、名人效应的推动,茶文化另附新意
唐朝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检德之人。"可见在唐朝时人们就开始注重饮茶和人心、人性之间的关系,虽然宋朝的发展没有唐朝的繁荣,但是宋朝时茶文化的发展绝对是超过唐朝。
宋朝社会的安定,相对于乱世来说,官员们有许多较为闲暇的时间来享受生活,在处理政事之余,还能够放松身心,这些文官和文人雅士则将"茶"作为他们闲暇时的娱乐活动的对象。
因为他们的推崇和推广,不仅丰富了茶事活动,并赋予这些茶事活动以重要的人生意义,还使得"茶"则成为了人心、人性的一种代表。
作为茶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宋朝,宋朝的人更加注重读书,不仅希望通过读书来进入仕途,更希望通过读书来体悟自己的人生、来审视自己,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使得宋朝的茶文化不仅让人具有一种清雅之感,更主要是文人雅士通过"茶"所传达的精致、清逸、从容、内敛的人生态度。
"茶"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意义,则是通过一些名人所传达出来的,这些人将自己的人生体悟放到"茶"上,使品茶之人能够感同身受,推动茶文化的发展。
对人心、人性的深切洞察,似乎就如黄庭坚的诗《以小团龙及半挺赠无咎并诗用前韵为戏》中所说:"我持玄圭与苍璧,以暗投人渠不识。……曲几团蒲听煮汤,煎成车声绕羊肠。鸡苏胡麻留渴羌,不应乱我官焙香。肥如瓠壶鼻雷吼,幸君饮此勿饮酒。"
诗人黄庭坚将自己对佳人的态度和对自己的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茶的喜爱都倾注在这一首诗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曲几团蒲听煮汤,煎成车声绕羊肠"一句。
它不仅是诗人对煮茶时的描述,更是对自己人生的感慨,自己的人生如茶煎好的声音和羊肠一样非常坎坷,而恰恰是这种坎坷造就了现在这个"留有余香"而清淡闲雅的自己,煮茶亦如回顾、审视自己。
就像皎然所说的"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所以他们都用饮酒的方式来麻痹自己,希望让自己暂时进入一种迷乱、放空的状态,不去思考那些烦恼。
但是殊不知,酒只能只是人们自欺欺人的一种方式,因为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无法逃避,而诗人黄庭坚才会说:"幸君饮此勿饮酒",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倡导人们去品茶、去体验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过程。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告诉我们无论是饮酒还是烹茶都要趁年轻的时候,趁着年华尚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六十二岁的陆游,半生都在仕宦浮沉中度过,经历了种种磨难,壮志未酬,在京华居住的时候,闲来无事写了自己品茶、学习茶道的事情,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窗内诗人悠哉品茶,给人一种清新闲适、淡雅恬静之感。
而这悠闲的背后,则表达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爱国之志,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而发出的悲叹之声。
将"茶"作为意象的诗歌还有很多,如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杜耒等,通过这些在当时就声名远扬的诗人、词人,使得茶文化在宋朝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宋朝达到顶峰。
人们将烹茶的过程看作人生的一种真实写照,如果茶没有经过特殊的工艺制作,无法给人一种唇齿留香之感,而这种特殊的工艺就是茶叶从采摘到入喉所必须经历的煎炒、捶打、揉捏,正是因为茶叶经历了这些"磨难"才能品出它独特的滋味。
人就如同茶叶一般,在经历了生活的磨砺、淬炼之后,依旧能够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自己的人生有一种新的认识。
时刻审视已经过去的人生,才发现人生都是轰轰烈烈的开始,而最后却以一种非常孤寂、平淡的心态结束自己轰轰烈烈的人生,正如茶叶,经过了滚烫的热水,其香味由浓烈到清淡,直到最后如白水一般。
三、小结
人们不仅将茶纳入饮食文化中,还将其视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的代表,"品茗"过程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
从浓到淡,也正是我们自身欲望的消解过程,起初怀抱着伟大的抱负努力生活,最后才发现,平平淡淡才是最难得、最长情的,"以茶喻人""以汲水煎茶喻人生"的这种茶文化不断在世人之间流传,一直延续至今。
关键词:
缺一不可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