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 > 社会资讯 > 正文

视焦点讯!存款利率降到建国以来最低 我们的钱该放到哪?

来源:搜狐    2023-06-19 14:41:48

原标题:存款利率降到建国以来最低 我们的钱该放到哪?


(资料图)

4月份以来,全国很多中小银行纷纷降息,进入6月份以后,国有大行也开始跟进,几次轮番降息之后,全国整体利率创下了历史最低水平,我国存款利率正在迈入"2时代"。有媒体称,综合来看无论是何种期限的存款,我国当前的利率已经全面处于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

以定期存款来看,现在我国银行1年期、2年期和3年期的利率大概分别为1.65%、2.05%和2.5%。在此之前,我国历史最低利率出现在2015年,当时1-3年期的央行官方利率分别为1.5%、2.1%和2.75%。以此对照来看,现在的2年期和3年期利率已经创下历史最低记录。而现在的1年期利率(1.65%)似乎还高于以前(1.5%)。不过,2015年我国正在推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当时银行的实际利率在央行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浮,所以当年的1年期实际最低利率大概为1.75%,也高于当前的一年期利率(1.65%)。

存款利率为何要下调?存款利率连番操作到"底"了吗?

对于存款利率连番下调,专家普遍认为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一是为降低贷款利率创造空间,将有效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和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进一步在贷款端保持一个相对比较低的利率水平,更好地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创造条件。二是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挤出更多的银行存款来刺激消费。

我国存款利率下降始于去年9月份。当时几大国有银行集体宣布降息,随后股份制银行跟进,到了今年4月份,一向高息揽存的中小银行也宣布降息,这一次降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跟随贷款利率下降的步伐,减轻银行的息差压力。因为2022年以来,我国的贷款利率(LPR)连续下调了3次,由于贷款利率下降,很多银行的息差减少,需要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来减轻压力。

6月8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将活期存款、两年、三年、五年等定期存款利率进行不同程度下调,分别是0.2%、2.05%、2.45%和2.5%。

仅4天后,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11家股份行亦跟进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表。根据上述银行公告信息可知,活期和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存有5-15个基点的下调,与大行调整幅度保持一致。

未来银行存款利率还会继续下调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中金公司研报认为,未来1到2年存款平均利率仍有约20个基点的进一步降息空间(不包括此次降息),主要逻辑基于2020年以来银行贷款利率已下行超过2017年的低点,而存款利率2020年基本持平,仍高于2017年水平约40个基点;其中约15个基点为存款定期化的影响,25个基点为存款利率上行导致。此番11家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预计还会有许多中小银行陆续跟进。

银行存款利率轮番下调之后,让贷款利率降息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6月13日,央行下调了7天期逆回购的利率,这是2022年8月以来的首次下调,根据以往经验,这通常是贷款利率下调的先兆,种种迹象表明,最近的贷款利率(LPR)有可能在时隔9个月之后再次降息。

据三联生活周刊分析称,当前国内的银行利率创下历史新低,很容易让人想起曾经的日本。日本为了刺激企业投资,长期实施零利率,甚至一度采取过负利率。但即便如此,也没能有效提振企业投资,核心原因在于,由于实体经济缺乏足够的投资机会,日本企业宁愿将资金拿去还债,修复资产负债表,由此带来的回报也比扩大投资要强。对于今天的中国经济而言,在利率创下70多年新低之后,也需要警惕日本曾经出现的流动性陷阱。

我国存款利率创下历史新低,还有一层含义在于,希望能够借此刺激民众消费。一直以来,中国经济的消费不足,高储蓄率被视为拖累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多专家看来,因为中国老百姓太爱存钱,所以导致消费不足,去年就曾经有专家表示,如果老百姓把三分之一存款拿出来买房,中国经济就能够顺利恢复了。

但是,在中国经济需要消费发力的时候,老百姓变得比以前更爱存钱了。疫情之后,由于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预防式储蓄大幅上升,去年全年的新增储蓄大幅增长了8成,其中很多都流向了长期限的定期存款,因为定期存款能够提供相对较高的利率。所以,这一轮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中长期固定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最大,可以看出也是极富针对性,就是希望能够将中长期存款能够从银行账户挤到消费市场。

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民众:爱储蓄原因不在存款利率高低

对储户而言,降息之后钱无法在银行"躺赢"了,他们的存款利息收入正变得越来越单薄。前几年,很多银行大额存单年利率高达3.5%以上,不少市民把积蓄投入其中就可以实现"躺赢"。但随着定期存款利率和大额存单利率的持续走低,与之相比,理财产品的收益优势开始逐渐凸显。

不过,据嘉兴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提高,不仅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还有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各种存款利率的下调都受到了储户们的广泛关注。安全性是很多人选择存款方式的首要考量。在市民王妙可看来,定期存款是最为安全的存款方式,她将自己储蓄的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定期存款中。"当时买定期存款的目的,主要是防备不时之需,利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都没有太大关系。"

与王妙可持有同样观点的储户不在少数。市民冯禹表示,不管是活期还是定期,他都会存,但是主要以活期为主。因为相对而言,活期更为方便。尤其是对于存储额度不大的储户而言,活期存款相较定期存款,利息没有太大差距,但是可以随时支取,灵活机动。在他看来,随着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下调,活期存款存取灵活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根据央行官网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情况来看,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0%,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爱好储蓄的国家,所以只要居民的储蓄意愿居高不下,就肯定会有大量的人坚定的把钱存在银行,不管它的利率是降还是升。哪怕是利率降到零,估计都还会有人存。

央行官网调查截图

据民众反映,是否愿意储蓄还是消费,和存款利率的高低并没有太直接关系,民众的消费意愿主要取决于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未来收入的预期越强,当前消费的意愿和能力才会更强。而现在存款利率越来越低,甚至创下历史新低,对于民众的心理而言,意味着将来的预期收入会越来越低,消费的信心和意愿只会越来越弱。如何实质性提升民众收入,才是提振消费的核心所在。

以后钱该放在哪?催生"特种兵式"存款现象 黄金也火了

"存款利率完全跑不赢通胀""未来存款利率或继续下行,固定存款还有意义吗?"……随着银行存款利率走低,如何存钱和理财又成了投资者讨论的热门话题。

有专家建议,对个人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中长期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除了传统的理财方式,市民也可以选择购买一些黄金,不一定非要买金块、金条,现在银行都有纸黄金账户,也可以做一些相应的投资;或是购买一些股票、债券,以及其他的金融衍生品。

据媒体观察,市场上衍生出一种"特种兵式"的存款现象。换言之,就是将现金带到其他省份及城市,以寻求较高利息的存款产品。据中国基金报6月17日报道,目前虽然不少银行将存款利率下调,但部分城市的城农商行还暂未行动,相较下来甚至两者能差100bp,"存款50万元,5年下来差价5000元。"

特别是有媒体报道,由于临近上海火车站,江苏银行(上海闸北支行)在社交平台上俨然已成为网红银行。此主要在于,该行在苏州、上海两地存在明显的存款利差,大约15-40bp。目前,江苏银行(苏州城北支行)的存款利率分别为2.1%(一年期)、2.7%(两年期)、3.1%(三年期)、3.1%(五年期);然而,江苏银行(上海市闸北支行)的存款利率却相对高出一些。据悉,目前该行存款利率为2.25%(一年期)、2.85%(两年期)、3.5%(三年期)、3.4%(五年期)。

在不少投资者看来,这种跨省、跨市办理存款虽然麻烦,但显然是划算的。有储户表示,"往返仅需要大约60块钱,但是却能赚出几千块的利息,特别还是保本的存款产品,很值得。"

"最近咨询保险产品的人也变多了。" 一名人寿保险业务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近期,监管要求寿险公司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从3.5%下调至3.0%,这将影响保险产品的价格和收益。据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的3.5%的产品下架、停售,或许最晚在6月底,老产品将全面退出。因此,趁着这个档口,很多人想搭上3.5%的"末班车"。

银行也在抓紧这一窗口期,不遗余力地将推销产品的"火力"从过去的理财产品转向了保险产品。"理财产品不保本金,我们也会建议客户购买更稳健的保险。"建设银行某分行的一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现在买保险的客户确实比买理财的多了。

除此之外,黄金也再次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多名银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随着黄金价格走高,这段时间咨询和购买黄金的人也变多了。

除了拿钱"买买买",在降息的环境下,居民们更希望降低家庭杠杆,开始筹谋着还钱。有民众表示还是先把房贷还了,减轻负担,自己去投资的收益可能还没有付银行的利息多。

关键词: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遒劲有力什么意思 苍劲有力和遒劲有力的区别是什么?
遒劲有力什么意思    苍劲有力和遒劲有力的区别是什么?
遒劲有力什么意思遒劲有力的意思是:雄健,有力量。遒劲一般用来形容书法或绘画的线条。遒劲有力造句: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