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 > 聚焦资讯 > 正文

阿尔巴尼亚 塞尔维亚矛盾 全球热头条

来源:环球旅程网    2023-05-08 17:12:12

一、科索沃与塞尔维亚的矛盾原因?

因为科索沃的人口结构和塞尔维亚不同。塞尔维亚的主体人口是信仰天主教的塞尔维亚人,而科索沃的主体人口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


(相关资料图)

在南斯拉夫时期,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就一直闹独立,最后铁托将其升为一个自治省,但还是留在塞尔维亚的国内。

而苏联解体后,南斯拉夫解体,科索沃也想独立,而且因为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人的贫困,使得在这里的塞尔维亚人都搬迁出去,此时阿尔巴尼亚人占比达到了80%以上。而塞尔维亚自然不会放弃这块祖宗之地,于是强力的镇压,并且开始有组织的向科索沃移民,以改变这里的民族结构。遭到了当地阿尔巴尼亚人的强烈反抗。

在1998年3月,塞尔维亚军队进入科索沃,进行大规模的平叛。但是因为手段的问题,使得在短时间内,科索沃20多万的阿尔巴尼亚穆斯林成为难民。

二、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历史?

1918年,同盟国战败,塞尔维亚得以复国,该年12月,塞尔维亚、邻国黑山以及由原奥匈帝国所管辖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即南斯拉夫的前身。

铁托于1980年逝世后,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最终导致了南联盟1990年代初期的解体。1992年之后,南联盟只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加盟共和国。1999年,塞尔维亚在科索沃战争中遭到北约的轰炸,战争以国际社会接管科索沃告终。

2003年,南斯拉夫联邦重新组建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透过公民投票决定正式独立,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塞黑联邦因而解散。

三、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有什么恩怨?

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是欧洲南部巴尔干地区两个相邻的国家,其中塞尔维亚共和国面积8.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万,首都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居民主要信奉东正教。阿尔巴尼亚共和国面积2.87万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首都地拉那。阿尔巴尼亚信奉伊斯兰教。

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两国因历史、宗教、民族等各种因素,尤其是在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自治省问题上的立场完全对立,导致关系长期不合。科索沃地区曾是塞尔维亚民族的居住地,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欧洲后,统治塞尔维亚长达近500年,期间大量归顺了土耳其并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移居科索沃地区,逐步改变了科索沃地区的民族结构,至1992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时,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占比已近9成。在北约支持和武力干预下,目前科索沃已脱离塞尔维亚,呈独立状态。

四、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的区别?

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是欧洲南部巴尔干地区两个相邻的国家,分别信仰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其中塞尔维亚共和国面积8.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万,首都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居民主要信奉东正教。阿尔巴尼亚共和国面积2.87万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首都地拉那。阿尔巴尼亚信奉伊斯兰教。

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两国因历史、宗教、民族等各种因素,尤其是在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自治省问题上的立场完全对立,导致关系长期不合。科索沃地区曾是塞尔维亚民族的居住地,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欧洲后,统治塞尔维亚长达近500年,期间大量归顺了土耳其并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移居科索沃地区,逐步改变了科索沃地区的民族结构,至1992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时,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占比已近9成。在北约支持和武力干预下,目前科索沃已脱离塞尔维亚,呈独立状态。

五、科索沃与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得历史渊源?

。阿尔巴尼亚民族和塞尔维亚民族,对科索沃地区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民族感情,前者把它视为自己的“摇篮”,而后者认定它是自己的“圣地”。

1、科索沃地区最早的居民是阿尔巴尼亚人。(远古时期)

。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也就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土著伊利里亚人,远古时期就生活在科索沃,后来归顺古罗马帝国并信奉基督教。

2、科索沃地区最早建立国家的是塞尔维亚人。(中世纪早期)

塞尔维亚人是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由从中东欧南下到巴尔干的斯拉夫人与当地人融合而成的一个南部斯拉夫民族,在拜占庭帝国时期信奉了东正教。也就在此过程中,科索沃被越来越多的南斯拉夫人占据并于1014年并入拜占庭帝国。

1217—1459年间,塞尔维亚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在其鼎盛时期,巴尔干半岛的2/3都属于他们的疆域,国王斯蒂芬·杜尚当时就自称“塞尔维亚人、希腊人、保加利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的皇帝”。

3、科索沃地区是两个民族共同的“圣地”。(14世纪)

14世纪奥斯曼帝国侵入巴尔干半岛之后,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都在科索沃同入侵者进行了英勇的战斗,1389年6月和1448年10月发生的两次科索沃战役就是很好的见证。

第一次科索沃战役是塞尔维亚大公率领巴尔干联军抵抗奥斯曼军队;第二次科索沃战役是阿尔巴尼亚人抵抗奥斯曼军队。因此,科索沃对他们来说都是民族的圣地。

4、对伊斯兰教和奥斯曼帝国不同的态度,导致了两个民族在科索沃地区分道扬镳。(中世纪后期)

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巴尔干之后,利用税赋作为筹码迫使科索沃的居民改变宗教信仰。阿尔巴尼亚人为了不交赋税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改信了伊斯兰教,成了穆斯林;而不肯改变宗教信仰而又难以承担税收重负的塞尔维亚人被迫离开科索沃前往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

土耳其统治者将流亡者留下来的土地与房屋分给了改变了宗教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并把居住在相邻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迁入科索沃。到18世纪,科索沃已成为阿尔巴尼亚人占多数的地区。总的来看,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五百多年中,阿尔巴尼亚人是受益者,而塞尔维亚人是受害者。

5、塞尔维亚人夺回科索沃后的民族政策,导致与阿尔巴尼亚人结下深仇。(近代)

两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塞尔维亚人才在俄国人支持下重新控制了科索沃。在1919年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国中,占主导地位的塞尔维亚人对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采取了报复政策,将许多阿尔巴尼亚人驱逐到土耳其。

在各方面给予歧视,阿尔巴尼亚人的许多基本公民权利被剥夺。正因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不是与南斯拉夫人一起进行抵抗德意法西斯斗争,而试图在德意的支持下建立一个大阿尔巴尼亚。

6、南联盟解体后,两族发生惨烈战争,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在国际力量支持下终于独立建国。

1998年2月阿族分裂分子对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发动攻击,双方都有伤亡,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宣布派军舰前往亚得里亚海,六国联络小组要求南联盟和科索沃解放军开始和平谈判。两次谈判都流产了。南联盟不仅不接受协议,而且加紧对科索沃解放军发起猛烈的进攻。

1998年3月24日晚8时起,北约开始对南联盟发动长达七十多天的大规模空袭。在空袭的巨大压力和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下,1999年6月9日,塞尔维亚和北约的代表签署了协议。经过多轮谈判后,科索沃终于在2007年2月17日宣布独立。

六、科索沃与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科索沃地区以阿尔巴尼亚人为主,和阿尔巴尼亚是同一个民族。同时科索沃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就是塞尔维亚的领土,塞尔维亚对科索沃拥有主权。

七、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是不是一直有矛盾?

是的。

1914年6月28日,这一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明媚,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携妻索菲亚来这里作特别访问。

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

然而他却忘记了,这块土地是奥地利6年前才吞并的,对他充满了仇恨,刺杀他的阴谋正在酝酿着。

当枪弹打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随着两股鲜血的喷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开始了。

普林西波成为永载史册的人物,历史的进程往往充满了偶然因素.20世纪,摆脱了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起来,已成为南部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

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的发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极为不安。

因此,奥匈加紧进行以摧毁塞尔维亚为目标的战争准备,而主持制定侵略塞尔维亚战争计划的正是斐迪南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冯•赫特岑多夫。

当时,在塞尔维亚国内已出现反奥宣传活动和爱国团体。

1908年成立了“国防会”,1911年成立了“黑手会”(又称“不统一毋宁死”)。

这两个组织受到欧洲以巴古宁、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国防会”主张进行游击战来阻止奥匈帝国吞并塞尔维亚,并招募和训练志愿军。

“黑手会”主张采取恐怖行动,它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民族的思想,统一所有塞尔维亚民族”。

黑手会的活动方式是,单线联系,秘密活动,绝对服从,勇于牺牲。

领导这个组织的是塞尔维亚参谋本部情报主任德拉古丁•提米特利耶维奇上校。

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多次发生暗杀事件,许多青年爱国者都以献身精神去进行这些恐怖活动。

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欧洲霸权和分割殖民地的斗争中,已结成了两个互相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即德、奥、意三国同盟和法俄同盟。

进入20世纪,迅速强大起来的德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的叫嚣严重威胁着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

德国修筑巴格达铁路的计划直接触犯了英国在西亚、北非和印度的利益。

德国在非洲的侵略计划和在南美的倾销政策也同英国发生尖锐的矛盾。

德国积极加强海军,力图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英德在殖民地、商业和军备等方面的斗争使两国的关系日益紧张。

德国的强大,使欧洲的“均势”被打破,英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调整对外关系。

1902年1月,英国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假日本之手,削弱自己在亚洲的竞争对手沙俄。

同时,英国也在欧洲大陆寻找与它的宿敌法国接近。

德法之间的矛盾也促使法国向英国靠拢。

法国企图从德国手里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为此积极准备“复仇”战争。

德法两国为争夺北非摩洛哥,也有着尖锐的矛盾。

推动法国与英国接近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盟国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大大削弱,如果德法发生战争,法国不可能指望俄国的有力支援。

在这些情况下,英法两国于1904年4月8日签订协约,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

两国也调整了在纽芬兰海岸、冈比亚和尼日尔、暹罗、马达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岛的矛盾。

英法协约的签订是准备世界大战的重要步骤。

英法协约签订后,英俄两国也逐渐接近。

德奥势力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危害着俄国的利益,沙俄一直把巴尔干和土耳其看成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德国也想控制这一地区。

1903年,德国同土耳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巴格达铁路的建筑权。

一旦铁路修成,德国将控制黑海海峡的通道,俄国出入黑海将受到德国的限制。

日俄战争后,俄国的经济日益依赖英法两国,英俄两国的矛盾也因俄国国力的削弱和英德矛盾的加剧而暂时缓和下来。

1907年8月,英俄两国签订协定,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八、调解矛盾还是调节矛盾?

“调节”是双方当事人之间通过信息的交换和沟通,就产生纠纷的事项达成共识和就纠纷的解决做出一致的决定的过程和结果。和解主要是依赖于协商。

“调解”是指纠纷的当事人在中立的第三方的介入下,通过谈判达成和解、解决纠纷的过程和结果。

“调节”与“调解”的最主要区别是参加的主体不同。调解必须有审判员或者是合议庭的成员参加,而和解一般就是双方的主体参加,当事人在和解过程中申请人民法院对和解活动进行协调,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审判辅助人员或者是邀请、委托有关单位和个人从事协调活动,法院方面在参加厅外和解的最多只能是审判辅助人员。

“调节”的法律效果是:

1、撤诉:诉讼和解后,当事人申请撤诉,经过法院的准许后,诉讼终结,和解协议不具有执行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对方当事人只能另行起诉。

2、制作调解书: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确认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

“调解”的法律效果是: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对于以下几类特殊的案件可以不制作调解书,将调解协议计入笔录即可。

1、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

2、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

3、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

4、其它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调解书经过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就具有法律效力,对于生效的调解书,当事人能够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

九、塞尔维亚历史?

塞尔维亚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小国,总面积只有8.8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江苏省还小。

公元6至7世纪之间,塞尔维亚人随着原游牧在东欧平原的斯拉夫人奔腾南下,开始定居到巴尔干半岛上。在中世纪的时候,塞尔维亚人屡遭保加利亚王国和东罗马帝国的欺凌,但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建立起尼满雅王朝和塞尔维亚王国。在公元14世纪的时候,在斯特凡·杜尚统治下,塞尔维亚的国力强盛,疆域一度扩及巴尔干三分之二左右的地区。

然而不久之后就遭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入侵。为了保卫独立,塞尔维亚人奋起抗争。1389年6月28日,由塞尔维亚大公拉扎尔一世率领的塞尔维亚、瓦拉几亚等多国联军,同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一世的大军但在科索沃的原野上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虽然联军英勇作战,并且还派刺客杀死了苏丹,但依然没能扭转败局,联军全线溃退,拉扎尔一世被俘,并被处死。

十、塞尔维亚首府?

塞尔维亚是一个国家,首都是贝尔格莱德,没有什么首府之称。

关键词: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春笋怎么保存时间长而新鲜 小竹笋怎么保存一年不坏?
春笋怎么保存时间长而新鲜   小竹笋怎么保存一年不坏?
春笋怎么保存时间长而新鲜春笋是春季时节的一种美味佳肴,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