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77集团军某旅组织驻训官兵实地观看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开展现地教学——“追星”现场一堂课
5月30日,第77集团军某旅驻训官兵一早就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一天,他们将在现场见证一个神圣的时刻: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中国航天事业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梦想,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该旅领导告诉记者,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公布后,他们立即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取得联系,提出组织驻训官兵到现场“追星”的申请。
(资料图片)
“欢迎官兵现场观看飞船发射,与我们共同见证神舟飞天。”很快,该旅收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回复。
辽阔天幕下,乳白色的船箭组合体挺拔屹立,直刺云天。该旅下士禹翔超心潮澎湃:“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火箭,今天有幸一睹真容,真是太壮观了!”
“3、2、1,点火!”随着一声令下,托举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喷射着耀眼的尾焰冲向天宇,巨大的轰鸣声随之传来,震撼着每名官兵。该旅列兵代赛赛激动地说:“能够亲眼见证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别提有多激动了。我为祖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我为自己是中华儿女的一分子而骄傲!”
官兵所处观看区域背后,架设着一块巨大的LED屏幕。当火箭渐渐从视野中消失,官兵转向大屏幕,观看新闻直播。
“火箭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主持人话音刚落,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不少官兵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从白手起家,到逐梦太空,我国航天科研人员用实干精神和拼搏汗水,闯出了一条非凡之路。”飞船发射任务圆满结束,一场教育活动随之展开,该旅领导以航天科研人员的奋斗历程为教材,为官兵阐释“奋斗创造奇迹”的道理。
“列装某新型火箭炮后,我一度出现畏难心理。”课堂上,该旅某连一级上士万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讨论交流中吐露心声,“为了航天事业,57岁的景海鹏每天坚持做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跳绳上千次。跟他比起来,我的想法实在不应该。”
“我一定尽快掌握新装备,力争达到优秀标准,在改装训练中立起老兵应有的样子。”万云当场立下“军令状”,赢得战友们热烈掌声。
“航天科技工作者和航天员们在这片热土上书写了传奇,如今我们在此驻训,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什么?”万云发言完毕后,该旅领导因势利导提出的一个问题,引发官兵深思。
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该旅“英雄炮兵连”指导员陈肖站起来大声回答:“我们要苦练打赢本领,从这里走向战场,从这里走向胜利。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官兵整齐响亮的作答声,瞬间响彻发射场。带着如火的热情,官兵返回训练场,立即奔赴各自战位。
这边,战车疾驰轰鸣;那头,新型装备崭露锋芒……当天下午,一场综合演练在大漠戈壁打响。该旅官兵斗志昂扬,围绕一系列新战法展开研练,直至凌晨时分才鸣金收兵。
“探索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强化联合观念、统筹教育资源、打造多维课堂。”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还将组织官兵赴驻训地周边多处红色场馆参观见学,做到“一路练兵、一路感悟、一路成长”。
短评
“开放式课堂”拓展教育阵地
■王领兵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攻坚克难,中国航天事业不断攀登高峰、刷新高度,树立起一座座不朽丰碑,创造了一个个辉煌成就。这些丰碑和成就,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路上不断迎难而上、勇毅前行。
展望未来前景壮丽,逐梦征程任重道远。当前,我军正聚焦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新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越是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越要从包含载人航天精神在内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中汲取养分、凝聚力量。第77集团军某旅组织驻训官兵实地观看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开展现地教学,引导官兵学习航天人用拼搏和实干托举中国航天梦的感人故事、奋斗精神,在强军路上知重负重、不懈奋斗。他们的做法是探索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的有益尝试。
一次现场观摩,就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一次生动的出征动员。探索创新教育形式,各部队不妨多打造类似的“开放式课堂”。无论是走进红色旧址,抑或是深入田间地头,相信随着教育资源不断整合、教育阵地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种子一定会在广袤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在官兵心中开花结果。(本报特约记者 李佳豪 通讯员 蔡从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