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吉利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成为湘潭经开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日前,商务部发布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湘潭经开区在全国218家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排名第47位,较上一年度前进25位。湘潭经开区为何能实现逆势上位?近日,我们走进湘潭经开区一探究竟。
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后劲更足
在吉利汽车湘潭基地生产车间,焕新升级的缤越有序组装。凭借产品硬核实力和精准定位,吉利缤越长期跻身小型SUV市场前三,并陆续登陆菲律宾、科威特、白俄罗斯等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车。
目前,吉利汽车湘潭基地是全省产能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全省首家汽车出口规模企业,带动聚集德国舍弗勒、加拿大麦格纳、墨西哥克康等世界500强及其他汽车零部件企业70余家。
2020年,湘潭经开区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因势利导、把握主动,全年实现GDP增速4%,工业总产值增长4%,规工总产值增长3%,固投增长12%,财税收入增长4.3%。园区地方税收总量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长5%,医疗器械产业实现新工商注册企业72家,签订协议25家。蓝思科技加快建设、中联重科配套产业园成功落户,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后劲更足。
铸就“九华服务”营商环境品牌
“一天时间内就办理好了证件,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湘潭经开区的亲商务实、诚信高效,感觉在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园肯定能生根、开花。”杭州正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严红成对湘潭经开区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仅仅洽谈3次,他就决定与湘潭经开区签订合约,入驻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核心区。
杭州正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拥有关节康复器和脊柱手术托架等产品多项专利,是国内相关领域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种最全的企业。省市药监部门和湘潭经开区采取全流程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模式,让严红成对在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的发展充满期待:“我们希望明年物理康复项目能完成20种产品,两年做到国内首屈一指,3年左右上市。”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为此,湘潭经开区设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统筹协调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专项攻坚,着力打造“九华服务”一流营商环境品牌。建立管委会领导联点企业项目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企业、项目一线,现场办公,扎扎实实解决问题。创新实行入园企业“四员五联”和在建项目“三员齐上”服务机制,搭建全方位服务平台。
同时,经开区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一个机构、一枚印章、一个窗口办理,集中行权。可实现1天完成工商注册、2天完成不动产登记、30天完成项目开工前全部审批手续的“123”行政审批速度。
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政务服务的转型升级也体现在数字上。2020年,湘潭经开区全年新签约项目48个,其中亿元以上27个,新引进“三类500强”4个、外向型实体4个、总部型企业3个。
“向北融城”积极主动作为
去年10月,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之一、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的龙头企业中联重科与九华签订合作备忘录,将配套产业园“安家”九华。
产业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借力“融城”效应,湘潭经开区提出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做深做精做强,构建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相互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新高地。
同时,构建与长沙主动对接的交通网络,滨江路与长沙潇湘大道全线贯通,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通车,长株潭西环线轨道项目加快推进,使得20多分钟即可到达长沙,湘潭经开区加速融入长株潭 “半小时交通圈”“半小时生活圈”“半小时经济圈”,区域价值“含金量”显著提升。
作为湘江新区九华新片区,今年,湘潭经开区将全面开展“产业建设提质年、环境建设提优年、文化建设提振年、民生建设提速年、基层建设提强年”行动,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新区、融城融产新区、创新创业新区、宜居宜商新区”,以更高水平融入和引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切实担当好“湘潭向北”主承载。
关键词:
湘潭
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