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
“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石漠化地区极易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加上地下岩溶发育,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几乎连年旱涝相伴;同时,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少,贮水能力低,岩层漏水性强,极易引起缺水干旱,而大雨又会导致严重水土流失。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西南大部分地区缺土,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工程性缺水现象。
石漠化的危害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缩小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包括减少了我们的耕地资源。
第二,加重了自然灾害,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态。
第三,严重影响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第四,容易导致这些地区贫困加剧,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石漠化会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关键词:
土壤
石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