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显示,我国奶类消费频率和消费量低的状况仍未改善。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其中含有的植酸、草酸和膳食纤维等成分干扰钙的吸收,导致钙的摄入量更低。不过,有很多人饱受不耐受症状的困扰,导致无法通过喝奶获取蛋白质等营养,那么,什么是乳糖不耐受呢?有没有方法可以缓解呢?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遗传或其他原因,肠道缺乏乳糖酶或肠道乳糖酶分泌减少,不能够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在细菌作用下乳糖变为乳酸或二氧化碳,刺激肠道,引起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称为乳糖不耐受,也被称为乳糖缺乏症。

一般婴幼儿、青少年、儿童发病率较高,为好发人群。随年龄增加,部分中老年人可再次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临床上可用乳糖氢呼气试验、乳糖耐量试验、粪便乳糖及尿半乳糖检测进行诊断。其主要表现为婴幼儿在哺乳或成人在饮(食)用奶及奶制品,0.5-2小时内出现腹泻、腹痛、腹胀、肠鸣等类似于食物中毒或炎症性肠炎等身体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水电解紊乱。
那么,如何避免或减少乳糖不耐受呢?
①少量多次法
②食物替代法
③添加乳糖酶法
④补充益生菌法
关键词:
乳糖不耐受
如何避免乳糖不耐受
如何减少乳糖不耐受
减少乳糖不耐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