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新闻报道,最近,一些互联网个人求助平台开始收取“手续费”,引来消费者“捐款1元也被收取3元(手续费)”“扣款提示不明显”等投诉。用户在付款时,平台会默认勾选额外付费选项,取消勾选则可以避免扣费。虽然费用可退,但不仔细研究很多人难以发现。
互联网个人互助平台虽是社会公共属性的商业平台,但和组织化慈善又有区别。相关商业个人求助平台对网友用户的知情权重视不够,未能充分尽到提示义务,使得用户在未能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就支付了其他费用,这就带来了市场环境的混乱,透支了平台信任,不利于平台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互联网个人求助平台的快速发展印证了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同时要看到,作为商业产品,个人求助平台运营管理也要成本。在互联网市场的红利期,其运营成本由商业公司的其他业务支持,从而有了参与个人求助的用户是免费参与的表象。如今,各相关平台纷纷试水对参与用户收取手续费,但其收费逻辑并未在消费者这里“走通”。
因此,如何平衡好商业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互联网个人求助平台解决类似问题的关键。长期以来,一般慈善活动基于《慈善法》强监管之下和行业竞争,逐步形成了关于行政费用的一般标准。相较而言,市场机构参与个人求助业务,目前尚无法律规定。这就给平台操作留下了模糊空间。
揆诸现实,对于商业化公共事业,一般遵循两种原则:一种是恪守不盈利原则,全面透明化财务披露,收取对应手续费;一种是通过市场竞争原则,不限制收费标准,让用户用脚投票,选择他们自愿接受的最好平台。
两种原则各有优劣,但就现阶段而言,既然商业平台开始收取手续费,就应大方告知用户,营造良好的信任环境,让用户自愿支付相应的平台费用,平衡好商业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收取手续费时代即将到来,而个人求助平台的商业属性和社会公共属性混合,这就需要商家注意这项特殊事业的道德义务,从知情权做起,让这项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