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热点资讯 > 正文

【聚焦重症救治】华西医院的36个日夜-全球微资讯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2023-03-03 12:26:25

2022年年底,我国迎来了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峰。全国公立医院全力收治患者,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今,感染重症高峰已经平稳度过,而这期间各家医院总结、沉淀下来的救治经验必将是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重症救治中极为重要的参考。

《中国卫生》杂志与承担区域内重症救治工作的大医院进行采访、约稿,介绍新冠重症救治工作的经验、做法。


(相关资料图)

华西医院的36个日夜

2022年年底,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与全国各大医院一样,地处西南腹地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面临着巨大的救治压力。度过了前期的急诊高峰后,从2022年12月28日起,华西医院进入新冠重症救治高峰期,经历了重症患者快速达峰、持续高位和渐趋平稳3个阶段,整个过程共36天。在36个日夜里,华西医院发挥医疗救治“国家队”作用,整合统筹资源、坚守生命防线,全力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2022年12月22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日用氧量已飙升至1.5万立方米,相比平时的日均8000立方米,几乎翻了一倍。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压力已经从急诊传导到了每一个部门。实际上,从2022年12月初,华西医院就迎来了新冠患者急诊高峰。作为西南地区的医疗重地,短短十几天,重症患者数量一路攀升,到12月28日达到高峰,整个重症高峰期持续了整整36天。 

非常之时的非常之策

新冠患者数量激增,作为医务部部长,李大江的感受最为直接。在最高峰时段,医院急诊患者数量达到1697人/天,大约是平时的3倍;急诊收住院患者数量达394人/天,大约是平时的5倍。

与此同时,医院心肌标志物检测样本也从原来的每天660个猛增到1500个,感染相关标志物检测样本从原来每天540个增加到1350个,血气分析检测样本由原来每天80个增加到每天300个,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呼吸道病原检测样本量几乎都翻了3倍……

大量患者涌入,带来的是床位、氧气、设备、人力等资源的巨大挑战。怎么办?

12月23日,院长李为民带队前往感染性疾病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等病房进行现场调研。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策,他提出,要按照ICU病房标准,以最快速度将普通病房改造为重症病房。

任务落在了医院基建运行部身上。在3天昼夜不间断的改造后,12月26日,供氧条件较好的第一住院大楼64张重症病床改造完成,完成当日即收满患者。12月27日,第三住院大楼启动重症病房改造,连续奋战96个小时后,12月31日,210张重症病床改造任务完成。最高峰时,全院重症床位总数达到529张。

ICU病房内的新冠重症患者正在进行治疗。

随着呼吸重症患者的增多,氧气消耗量也随之攀升。12月25日,华西医院当日液氧消耗量已达20.9立方米,超过了原有4个液氧罐总计20立方米的设计容量。同时,多个病房出现中心供氧压力不足、呼吸机报警等情况。

正在组织重症病房改造工作的基建运行部又面临着提升氧气供应量的挑战。12月26日,基建团队着手新的液氧供应设施的选址调研、设备物料采购及实施方案确定,经过24小时“三班倒”,5天时间完成了2台5立方米液氧罐、2台500立方米/小时气化器、管道系统等气源设施的安装建设。医院液氧罐总容积也从20立方米增至30立方米,极大提升了中心供氧的保障能力。

然而,随着患者数量持续增加,由外科病房改造的综合病房也开始大量收治需要高流量氧疗的重症患者,氧气消耗再次告急。紧急状况下,医院启用了氧气钢瓶为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设备供氧。

为保障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及时救治,医院临时成立了多个综合病房。很多外科科室转而接收内科患者,实现病房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创新建立了“内科医疗组长+外科一线医生”和“内科专家帮扶外科病房”的工作模式。

由甲状腺外科病房改造的综合病房内,医生团队正在查房。

临时组建的治疗团队如何实现标准化诊疗?医务部马上组织专家制订了《新冠感染抗病毒治疗方案》,围绕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的合理用药规范、危急重症患者筛查识别、出院标准掌握以及呼吸机规范操作等关键环节,由专家录制培训视频、规范救治操作、开展线上线下培训。

在这36个日夜中,华西医院上上下下都处于同一个状态,那就是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院长李为民几乎每天守在医院,随时部署工作、处置突发状况。在他看来,无论是重症患者快速达峰阶段,还是持续高位阶段、渐趋平稳阶段,华西医院始终坚持统筹调配资源,实现了床位资源、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三统一”。“这不仅让医院做到了临危不乱,掌握了救治主动权,而且使所有重症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李为民说。

医院的事就是大家的事

小儿外科、心脏外科、泌尿外科、胆道外科、胸外科……全院几乎所有科室都成立了综合病房。对呼吸疾病不熟悉,对呼吸机使用不熟练,医护人员就抓紧学、抓紧练。眼科、骨科、肿瘤中心……不少科室的病房被改建为重症病房,外科教授也成了一线医生。

院内专家正在对全院极危重症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丹每天都马不停蹄地穿梭在综合病房之间。作为极危重症患者会诊专家,刘丹共参与了全院600余例次会诊,包括远程会诊。不管多晚,都要坚持每天到指定综合病房指导新冠患者救治……这是救治高峰时期刘丹的工作状态,也是全院医护人员的缩影。

重症医学科(ICU)、感染性疾病中心、中西医结合科、呼吸治疗科在守好自己救治主阵地的同时,也举全科之力支援和支持着其他科室。重症医学科(ICU)团队每日巡诊,对全院收治重症患者的科室提供支持,ICU护理专业组长担任护士住院总,指导ICU外的重症患者的护理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心床位从原有的149张扩充到171张,增强住院总岗位配置,增加夜查房频次。呼吸治疗科现场会诊量、电话会诊量几乎都增长了4~5倍。高峰时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共接管了7个病区、502张床位,指导39个病区、2000余张床位,且95%为重症患者。

“医务部的很多员工每天工作超15个小时,拨打、接听上百个电话,进行床位核实、解释、沟通与协调。”李大江说。为了尽最大可能实现床位分配,医务部、门诊部入院服务中心把办公场所搬到了急诊科,现场实时解决急诊患者收治问题,信息系统结合人工统计,让全院88个护理单元的床位统计更加精准,床位安排更趋合理。

“由于移动式瓶装氧容积小,需要频繁换瓶充装,工人师傅平均每天要完成超过500个氧气钢瓶运送、安装、更换、巡视检查和空瓶回收……”负责动态统计医院瓶氧用量、以便随时安排人员的医用气体工程师杨稀策回忆说,“有的同事连续14天都吃住在医院。”

紧急状况下,医院启用了氧气钢瓶为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设备供氧。

临时综合病房刚刚组建时,全院科主任、党支部书记都带头前往综合病房接管患者。医院很多职工虽然也感染了病毒,但只要能坚持,没有一个人离岗,全院上下拧成了一股绳,尽力救治每一位新冠患者。

“疫情来临时,我们从不讲是谁支援谁,救治患者就是华西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医院宣传部部长郑源说,“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做到‘保健康、防重症’。”

不仅全院干部职工身体力行支持着医疗救治工作,医院也在关键时刻想方设法为在岗员工提供保障与关怀。

临床药学部(药剂科)药库采购团队连日来通过多线积极联系,不仅有效保障了就诊患者以及师生员工的正常有序用药,还向在岗医务工作者及学生提供“爱心健康包”服务,发放了由医院自主研制的中药汤剂咽痛方、咳嗽方2.7万袋,以及西药爱心包210份,助力在岗医护人员和学生早日康复。

设备物资部扩大所需医疗物资采购范围,多渠道多品牌采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N95口罩的实际储备量从4.5万只增加到73.5万只,隔离衣从5万件增加到27.8万件,防护服从1万件增加到3.8万件,抗原检测试剂从0.5万人份增加到6.4万人份。

膳食中心为全院职工准备富含营养、口味温和且容易消化的菜品;同时,开放深夜食堂供夜班的医务人员“加餐”……

“国家队”就是要能打硬仗

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李为民认为,在应对新冠重症救治的这场“硬仗”中,华西医院凭借“四集中”策略,实现了“国家队”的兜底功能与目标。一是集中需求规划。在救治高峰时期内,由一位院领导负责统一规划需求,根据患者就诊及入院情况,结合实时院内救治情况对所有救治需求进行统筹规划。二是集中资源扩容。对于医疗救治资源,以医院为整体进行统筹,打破科室、部门界限,统筹调配使用。三是集中资源调度。院内医护人员由医院进行统一调度,充分调动全院人力资源,合理分工,保障呼吸科、感染科医生发挥最大治疗优势。四是集中分级救治。将新冠病毒感染者精准划分为普通、重型、危重和极危重型四个级别,根据患者不同级别,集中资源进行分类救治。

从医疗的角度,华西医院“两快三早四分类”的方法也在新冠重症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快”指的是快速分诊、快速收治。在医院各科室的努力下,华西医院对急诊重症患者的收治时间由国家要求的72小时缩短为24小时内。“三早”是早期预警、早期多学科会诊和早期规范标准。“四分类”是根据患者病情将新冠病毒感染者分为普通、重型、危重型和极危重型四类,针对不同类型患者采取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经此一役,华西医院更加意识到: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尤为重要。院长李为民认为,首先,要加强重症救治体系建设。按照分级分类的救治原则,由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早期诊断、识别,通过畅通的上下级医院转诊通道,对识别出的重症患者及时转诊,三级医院发挥兜底作用。其次,要加强院内及院间的医疗救治协同体系建设。在院内建立多学科协同体系,在院间建立医疗救治协同体系,使更多患者能够得到更及时、更有效的救治。再次,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重症救治能力。过去,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承担慢性病防控职责,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考虑通过培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于急性病的基本处理和救治能力,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关键作用。最后,还要加强医疗信息化管理。更为精细化、智慧化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才能帮助医院实现更为合理的资源调配以及更为规范的医疗秩序。

“对华西医院来说,未来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借助四川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进一步规划、建设好相应的人力资源、抢救资源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李为民补充道。

文:本刊记者  连漪  通讯员  袁婧  周亮

审核:孔令敏  张士国

制作:中小卫2号

关键词: 华西医院 医疗机构 重症病房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黑色运动裤变红怎么办 黑色运动裤为什么会发红?
黑色运动裤变红怎么办    黑色运动裤为什么会发红?
黑色运动裤变红怎么办1黑色运动裤变红怎么办、高锰酸钾和醋酸复原法先将少许高锰酸钾溶于水,把需要恢复的衣服放入至充分浸透,约10-20分钟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