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仪首歌 济南报道
近日,来自河南周口23岁的张亚东,在自家菜地里修建“高铁”一路驰骋走红网络。10月24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联系张亚东,他表示,做这些全凭爱好,没想到会火。目前,这已经变为自己的职业,每年他都要制作上百艘轮船和几十组动车模型,也获得十余万元的收入,而他更想在青少年中普及相关课程。
在张亚东的“微建世界”中,菜地里不仅修建了铁轨、梁桥等基础设施,还架上了高架桥、跨海大桥等高难度工程,“和谐号”穿梭其中,“120吨货船”成功下水。据张亚东介绍,这些看似好玩的“微建”不是心血来潮就能完成的,源自于自己的爱好,他从小就对手工感兴趣。“别人喜欢玩玩具车,我喜欢拆玩具车,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经常把旧玩具车拆了重新组装成一辆新车。”张亚东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的动手实践中,张亚东对模型研究越来越精湛,而真正对基建感兴趣是在张亚东高三毕业的暑假。“我当时坐高铁去重庆,被高铁速度震撼到,暗暗下定决心,将来我也要建高铁。”张亚东说。
后来,张亚东考入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了相关知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他的制作从模型变为场景搭建。2020年居家上网课期间,自家坑坑洼洼的菜地让他灵光乍现:这不正是最接近真实的微缩“高铁”施工环境吗?于是,他把自家菜地变成了“建筑工地”,这片菜地成了他短视频中出现最多的场景。“与此前单独制作模型不同,通过微建来呈现基础设施需要考虑更多的可行性。火车在自家平坦地面跑得很好,但是到菜地里就要翻车,我上网学习,或者请教专业人士,还专门去铁路旁观察动车是如何过桥的。”张亚东说。
据张亚东介绍,虽然是微建,但同样要考虑尺寸、材料、平整度、稳定性等各种因素,最重要的是精度控制在2毫米之内,修建的最长铁轨长达70米,实现了高铁模型从通车到停靠一路畅通。
在网络走红后,张亚东也成了学校的名人,他的母校专门为他成立了工作室,在校园为他专门划了四五亩的试验场地,并为其提供近2万元的项目经费,鼓励张亚东继续深入研究基建。
目前,已经大学毕业的张亚东将模型制作、微建搭建变为自己的职业。国内的多家设计院、科技公司都和张亚东联系定制模型。现在,张亚东每年制作上百艘轮船和几十组动车模型,也获得了十余万元的收入。
目前,张亚东一边继续模型制作与设计,一边还在筹划青少年手工培训课程。“由我设计的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课程已经在北京落地了,效果非常好,课程主要分知识讲解和实地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制作了火车和铁轨,亲手让火车跑起来了,都非常开心,我希望继续推广这个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帮助他们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张亚东说。
关键词:
课程菜地里建高铁当事人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