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萝卜赛人参”。除了营养价值方面的赞誉,更多的是造型上的超越。
(相关资料图)
人参像人,萝卜就超越人,成为植物界最能出妖精的物种。
如果把种菜当做一种创作,那种萝卜能秒杀伊藤润二的任何创意,给人类一种脑浆飞天般的惊喜。
再伟大的艺术家都无法操控自己的萝卜畸形成想要的样子。
合理怀疑女娲造废掉的人最终都成了萝卜精。
这并非玄学。认为种出萝卜精是被别的队上吵过架的泼妇找阴阳先生往地里下了蛊,这想法就太封建了。
凡事得讲科学。住一楼把绿化带偷偷改成菜地的徐嬢跟我讲过,想种萝卜,就不求收成多少,最起码萝卜要有个萝卜的样子。
然而不少人忽略了这点,图品质好、高产,却连最基本的相貌都长歪掉。很多事不也是如此。
自从去年挖出一地的怪胎,连送两栋邻居都没送完,徐嬢就丧了气,发誓再也不种萝卜。
并不是觉得晦气,而是劳民伤财白费功夫很伤心。于是退耕还绿化带,物业终于松了口气。
唯有她送我的那根畸萝还存在我的相册里。偶尔翻到,依然能让我产生遐思。
我试图了解萝卜为何长成这样,我开始参悟到一些人生哲理。
养殖专栏告诉我,种萝卜一定要预防分叉,分叉是成精的源头。
除了品种天然低劣之外,土壤、水分、施肥、防虫等培育管理的各个环节若稍有不慎,都能导致一根萝卜产生裂变、误入歧途。
一根萝卜要如何栽培才能成为萝卜,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答案在风中飘,而我试图捕捉风的方向。
萝卜分叉很可能因为土壤不适造成。
如果土里存在顽石等硬物,将造成萝卜侧位根茎膨大、弯曲,从而蹦出手脚。
这也不能怪他,阻力和施压太大无法排解,往往造成人格的变异。
宝剑锋从磨砺出的老话得看对象是不是硬碰硬的苗子。物种不同,人各有异。
打压式教育害了不少人,迷途知返还来得及。
萝卜缺爱,需要多施点肥。但如果农家肥没有充分腐熟,或是肥料浓度过高,又将发酵产热,灼烧主根生长点,进而开叉。
“爱是门艺术”哲学家、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这么说过。
给到爱只是基本,怎么给,给多少,还需要多下功夫。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其实只是给对方造成了负担,不过是自以为的方式爱人。
强制爱,终结苦果。
不存在种一片歪几颗的现象,一坏坏一窝,物以类聚,近墨者黑。
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合群意味着消失。错误的养育在密度大的环境下,萝卜的根部将互相挤压,彼此暗中较劲,最终全军覆没。
但这并非覆水难收。
幼苗期是他最稚嫩,最易弯曲倒伏的阶段。一旦发现长歪的苗头,你得立即培土扶直,通过外力使其恢复正轨。
这也并非一蹴而就。
青春期,病虫害最蚕食的时期,得加倍照看,肃清外敌。
这加倍不是说加强控制侵犯它的隐私,而是见微知著有眼力见地判断,做出行动。
给予空间,给予辅佐,两者的把握得适时适度。没那么简单。
望子成龙是大多数人的祈愿。
总盼着他做出多大的成就,让多少人喜爱,脱销型人才。结果好高骛远,八字没一撇。
路都走歪了,别的更不用提。到头来只怪他不中用,失望透顶。
说到底,怪模怪样的萝卜精无毒无害,并不影响口感。
但没有任何人喜欢这样的畸萝,放到市场上一块钱十斤都不一定甩得出去。
相由心生,不能怪看的人肤浅。外在的败坏展露了一定程度的内在残缺,在你了解了它的成长故事之后,至少对萝卜精是如此。
上个月,社交媒体流传着这样的骇人新闻。
日本农夫在地里拔出像人腿一样的萝卜。
这刷新了人们对萝卜精的下线,震惊了东亚农业圈。
哇靠这不得吓死!
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孩这淡定的笑容,反衬得这画面越发的诡异。
这条萝卜腿在网络火得沸沸扬扬,甚至有农产专家呼吁把它送到相关单位进行研究。
最终,一位艺术家末次健二发声,表示这是他的雕塑作品,拔萝卜现场照片是他的一场行为艺术,对其进行了拼塑处理。
奇形怪状的萝卜给了他这个创意,与此同时,人们对萝卜成精的共识,促成了谣言的传播。
可见萝卜的可塑性之强,人们对它了解的匮乏程度,和我们的生活有诸多相似。
人本身存在瑕疵,遇到合适的场景产生故事。媒体的聚焦加油添醋,社交传播的口舌传成了谣言,随之而来轻信的人众多。
身正不怕影子斜这话有问题。
只要光是斜着照过来的,影子自然就斜了。
只要萝卜容易成精,成精的就一定是真的萝卜。
很多事需要我们多维度地思考,具体的了解。
看着照片里被我丢弃的徐嬢的萝卜,它告诉我了许多道理。如何爱人,如何待己,如何看待问题。
或许,它真的成精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