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宋予
编辑丨杨亚飞
5G通信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逐步应用,医联体建设正在加速。国务院在《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医疗联合体内各单位要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拓展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连续服务。互联网诊疗技术在加快分级诊疗落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6氪最近了解到的「金晔医缘」是一家远程诊疗系统开发商,利用5G视频通信和远程控制技术,构建医疗联合体内部远程医疗网络,以解决医联体建设过程中的地域限制、体系差异、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谈及目前的行业痛点,创始人秦朗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技术可行性上,各基层医院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内部标准不一,数据接口复杂,对接难度大;其次,出于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的考虑,HIS系统通常不允许外部网络接入,而大部分现有的解决方案都以开放医院数据为前提,因此大多数远程医疗平台只能采取设置硬件防火墙、增设前置服务器、部署专用光纤、控制机器人操作等方式,系统复杂度高,建设成本、运维成本较高;第三,现行解决方案受限于网络延时,无法实现体格检查、B超检查等诊疗项目的实时远程指导。
针对上述痛点,「金晔医缘」推出了一套远程问诊、查体、桌面控制技术,无需院方开放数据,而是通过HDMI标准接口共享HIS桌面、直接进行系统交互。秦朗表示,这套自主开发的远程诊疗系统自成一体,不依赖于设备,建设、运维成本较低,而且与基层医院的HIS系统相互独立,符合基层医院对数据安全的要求。
图片由企业官方提供
「金晔医缘」已建立体检、B超检查远程会诊协同规范,实现了诊疗过程的全覆盖。秦朗在采访中介绍说,团队进行了三年的研发,将医学影像、身体机能数据传输过程的延时降低到较低[S(1]水平,能实现B超等医学检查项目的实时交互。
“举个例子,基层医院在接收、诊断疑难杂症患者时,可以与医联体中的三甲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以寻求指导。通过我们的远程桌面控制系统,会诊中心专家能够向基层医院下达扫查指令,让患者在基层医院完成初步检查。随后,上下级医院的会诊专家将通过桌面共享查看B超成像,做出进一步诊断。这项技术不仅让市中心医院的供给压力得到了缓解,而且还为患者带来了便利,让百姓在基层医院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秦朗补充道。
目前,「金晔医缘」已完成远程问诊、查体、桌面控制设备与配套软件的研发,并围绕马鞍山市中心医院,为周边四家基层医疗机构——南山分院、黄池卫生院、湖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岗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了5G医联体部署。具体而言,「金晔医缘」已实现远程会诊中心的系统集成、基层医院远程诊室建设、120急救车5G远程前置急救场景建设等工作,并且编制了医联体内远程会诊规范、B超远程会诊协同规范等,构建了医生跨院交互的新机制。
秦朗表示,目前团队正在推进系统验证与临床试点项目,该项目预计将在今年5月至7月验收。目前,「金晔医缘」已围绕远程诊疗技术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两项、软件著作权一项。
图片由企业官方提供
谈及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秦朗列举了两大目标:一方面,「金晔医缘」正在与马鞍山市120急救中心、马鞍山市一家监区医院进行合作谈判;另一方面,该团队正在优化救护车与上级医院的接诊系统,以实现病患信息跨院同步。
“这套120急救实时远程医疗方案是为了在救护车接到患者到抵达医院的这段时间段内,让院前急救医生通过远程操作系统为患者提前挂号、建立病历,这样急诊中心医生可以提前了解患者的症状并做出初步诊断指导120医生在当前的条件下正确地开展紧急救助。此外,我们还借助算法为救护车规划最佳路线,尽可能为患者争取时间。”秦朗表示。
「金晔医缘」计划加快系统迭代,推出APP。此外,该公司将推进以马鞍山为中心的26家医联体和以镇江江滨医院为中心的医联体建设。
秦朗对5G医联体建设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在他看来,以安徽省为例,仅地市级医联体建设的整体潜在市场就覆盖了1500家上级医院,以县城级医共体为中心约有4000余家可建设单位,建设经费总计可达到约60亿元。
放眼全国,中银国际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医共体是分级诊疗较好的落地模式,2020年政策建设时点非常明确且刚性,总体市场规模将达185亿。
「金晔医缘」正在寻求1500万元至2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用于系统迭代、设备升级和以安徽省为中心的市场扩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