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 > 热点资讯 > 正文

道家经典著作app(道家经典著作)-天天快看点

来源:纵横信息网    2022-12-20 12:37:12

大家好,小武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道家经典著作app,道家经典著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2、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资料图)

3、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4、《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5、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6、2、《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7、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8、3、《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9、《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10、《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11、《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12、4、《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

13、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

14、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

1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6、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太上”是无上之上的意思,是华夏最尊贵的词语。

17、5、《玉皇经》道教经典,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有3卷。

18、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

19、经文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诵持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报应神验品》组成。

20、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讲玉帝来历的神话。

21、有多种注本,收入《正统道藏》和《道藏辑要》。

22、6、《西升经》是道教经典书籍,全称《老子西升经》为老子五部著作之一。

23、《道教义枢》曰:“尹生所受者,唯《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

24、”据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记述,该经系函谷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

25、此经最早称记,后纪而成书。

26、是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与《老子》的关系非常密切。

27、该书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相当大的影响。

28、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

29、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等,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0、回答中的所有道家经典著作都可在图中右下角处获得,都有电子版的道家著作其实直接从一手文献看起也是不错的选择,道藏太大了,可以就感兴趣的方面读,而比较好的代替方法,是读道教类书,类书可以理解为一种大型的分类摘抄,便于系统而快速的了解和查找,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其实就可以视为一种早期道教的类书,陈国符先生认为它有提要的性质,其实《抱朴子》也是以摘抄道书为主,围绕《遐览》篇的书目展开,是十分值得阅读的道教入门书。

31、中华书局出了王明先生的点校本,以孙星衍的平津馆本为底本,国图新出的宋绍兴本《抱朴子》可补前者之不足,部分文句有胜过王明本的。

32、而大一点的道教类书如北周的《无上秘要》,引用了几百种道书,可以说算是一种缩编的道藏,不过当时包括到唐代还叫一切道经,宋代人才称为道藏,宋代的《天宫宝藏》早就看不到了,但张君房据之编成的《云笈七签》是最有名的道家类书了,号称小道藏,内容很丰富,可以说是入门必读书了,中华书局似乎也有点校本,未曾寓目,有道藏本和张萱清真馆本,两本有差异,可以对校。

33、另如宋代的《太平御览》有道部引用了很多道书,《太平广记》亦多有神怪事,可以参看。

34、这样的阅读对于理解宋以前道教传统是十分有帮助的。

35、但宋以后的,只对内丹学有些了解,理论上能读懂《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的注就可以了,宋代以后的内丹学基本以这两本书为范式,但各家说法很多,可以一一找来读,卿希泰本的道教史这一部分读了,觉得可以参考还是不错的。

36、而除了原典之外,研究论著可以找找研究历史的人写的,很精彩。

37、图中右下角可获得此类所有道家著作  道家的主要著作有: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等,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思想产生的标志性著作,分上下两篇81章五千言。

38、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将其主旨归结为“道法自然、无为自化”。

39、通行本为王弼本,20世纪和21世纪初通过考古又发现了马王堆帛书本、郭店竹简本和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40、  2、《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41、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通行本为郭象本,仅三十三篇。

42、全书“以卮言为蔓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汪洋恣肆,变化无端,对后世道家思想乃至中国的文学艺术有极大影响。

43、  3、《黄帝帛书》:1973年末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发现的四篇古佚书,分别是《经法》、《十六经》、《称》、《道原》。

44、原来和《老子》乙本合抄在同一卷上的。

45、很多学者认为它就是和《道德经》一起并称为黄老道家两大经典的《黄帝四经》。

46、  4、《管子》: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刘向在《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道家著作,当时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47、  5、《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又名《吕览》。

48、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49、但实际上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为现实社会服务。

50、《吕氏春秋》的名言:“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51、”  6、《鹖冠子》:先秦道家及兵家著作,《汉书‧艺文志》云作者为“楚人”。

52、和其它黄老道家书籍一样,本书以黄老刑名为本﹐兼及阴阳数术等学,同样具有杂采百家的特点,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哲学等各个方面。

53、另外,《鹖冠子》记载了战国末年庞煖率军击败燕军的战役﹐所以在军事史上也有一定地位。

54、  7、《文子》:又名《通玄真经》,传为老子弟子文子所作,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发老子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

55、同时兼采百家之言,对儒家仁义道德思想也多有吸收。

56、前人认为今本系汉唐之间的伪书,或认为抄袭《淮南子》的西汉后期作品。

57、但是1973年河北定县汉墓中,曾出土《文子》的残简,确证了《文子》为西汉时已有的先秦古书。

58、  8、《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

59、《汉书·艺文志》列《淮南子》为杂家,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汉初黄老道家的代表作。

60、《淮南子》的名言:“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

61、”  9、《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62、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今存八篇,是东晋张湛所辑 。

63、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64、  10、《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

65、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

66、黄帝为假托之名。

67、一说成书于北朝拓跋魏时期,传书分上、中、下三篇。

68、该书言简意赅,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兵学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69、  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而至于谈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中国音乐、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

70、道家名著有《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 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

71、我基本看完了。

72、道家和道教有很大的不同。

73、但很多人混为一谈了,所以也把道教经典弄出来。

74、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是关於炼丹术的最早理论,被后人称为「丹经王」,它是对以前还丹金液烧炼技术的总结。

75、「参同契」是指将易学、黄老、炉火三者综合为一:太易性情,各如其度;炉火之事,真有所据;黄老用究,较而可御;三道由一,俱出经路。

76、该书是汉代黄老学派炼丹家魏伯阳所著,记述炼丹器具的制备,与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炉火的调节,及药物的反应过程,或炼成后服食的方法,以及产生的效果等。

77、书中特别对丹药的反应原理、火候的掌握方法,记述很详细,一直为后人奉为准则。

78、 《周易参同契》又是汉代学家说明炼丹过程的记述,和易学与炼金术结合的产物,它还把汉代易学中的「卦气说」发展为「月体纳甲说」,因此它的理论在易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79、若用易学的角度看《周易参同契》,是用阴阳变易说来解释丹药形成的原理,又用「月体纳甲说」来解释炉火掌握的原则。

80、譬如《周易参同契》开端并说:「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转谷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执衔蛮,准绳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

81、」乾坤坎离和后面说的「六十」指的是六十四卦,用六十四卦来解释炼丹的全部过程,则六十四卦中,取用乾坤坎离为四个基本卦,是丹药形成依据(乾坤为炉鼎,上釜为乾,下釜为坤,并取天上地下之象。

82、坎离指药物,坎即是铅,离即是汞;或坎为水,离为火;火指药物蒸馏,水指药物熔化为液体。

83、乾卦、离卦为阳,坤卦、坎卦为阴;鼎上为阳,鼎下为阴;汞为阳,铅为阴;火为阳,水为阴。

84、)鼎炉及药物等,都是依阴阳变易的法则进行作炼,尤其「牝牡四卦,以为橐龠,或覆冒阴阳之道」之说,指明炼丹过程也要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来掌握火候。

85、 「经纬奉日使」说明把剩下的六十卦分配在三十天内,每天有两卦;「刚柔有表里」说明阴阳属性之相成相克。

86、《周易参同契》特别强调坎离两卦之作用,同时也明确地说明「易为坎离」,以坎离讲阴阳变易,如此说,也无违背易学的阴阳变易原则和炼烧的原则。

87、炼丹的过程,药物和水、火二气的变化,铅为阴,其遇火而熔为白液;汞为阳,其遇火而升华;水为阴,火为阳,混而为一,炼为丹药,此即是「易谓坎离」。

88、 《周易参同契》的「月体纳甲说」,是说明炼丹火候要随每月月亮的盈虚而调节。

89、但火候有两种,文火和武火。

90、减炭为文火,加炭为武火;在一个月里,前半月用文火,后半月用武火;在一年内,冬至后用文火,夏至后用武火。

91、它是要求炼丹术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掌握火候。

92、 《参同契》的「纳甲说」有三种,说明炼丹运火程序,因此称为「月体纳甲说」。

93、 第一种是六十卦纳甲说,将一个月分六十个昼夜,配以六个卦,每日早晚的用火。

94、 第二种是八卦纳甲说,以月亮的盈亏说明一月之中的用火,以坎离两卦代表日月,以其余六卦代表月亮的盈亏过程,八卦又各配以天干地支。

95、 第三种是十二消息卦说,十二消息卦是用十二个卦(复、临、泰、大杜、夬、乾、姤、遁、否、观、剥、坤)表示阴阳二气的消长。

96、 《参同契》用这十二个卦与天干十二律相匹配,说明一个月或一年的用火程序;又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说明铅汞加温起反应,转化为金丹的过程。

97、 阴阳五行说为汉代思想的主干,所以在《参同契》可以看到道教产生的背景,同时看到道教阴阳五行说和儒学的成分。

98、《太平经》是流传至今的最早道教经典,《太平经》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汉;《汉书》记载西汉成帝时,曾有齐人甘忠可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99、 《太平经》产生於东汉安帝、顺帝时,出自于吉等人,后於桓帝时由襄楷进献给朝廷;原经本有一百七十卷,但今现存於《道藏》中只有五十七卷。

100、 《太平经》的宗旨,为兴国广嗣之术,是讲「气」以养长生,则为生命存在和长生方法。

101、《太平经钞‧癸部》说:「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共一位,本天地人之气。

102、神者受于天,精者受于地,气者受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

103、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中也,三者相助为治。

104、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

105、」说明「精气神」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

106、《太平经钞‧壬部》说:「人有一身,与精神相合配也。

107、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则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

108、相合则为一,可以长存也。

109、」 历史上的「精气神」,在《太平经》已经有新的发展,则「精气神」的性质,与人的行为和人的身体有密切关系。

110、但「精神」有善恶、吉凶,人身的精神亦然;因为精神的性质决定人行为的善恶,故有关性与命的关系甚大。

111、又人行为的性质也可以使相应性质的精神进入身体,并精神可以出入人身,更赋予精神以人格神的特徵,在人格神的精神中表现。

112、 其实人之身体中有所谓「人身之神」、「司过神」和「五脏之神」。

113、司过神曰「监察神」,为监察人行为过失的神;这种神在《太平经》叫做「六司命神」,证明人五脏之神,也有司过之功能(所谓「你知我知」之意)。

114、 五脏之神「心、肝、脾、肺、肾」,在《太平经》相应为一种形神求长生的论述,所谓「精神出游,神随人意,诸神司过」,以此论述为根据;又括「守神」、「致神」、「还神」三种。

115、守神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存守身中已有的精神,使不失去或游离身外。

116、 二、守神可以防止凶神恶气在身中作乱。

117、 「致神」是防止招致身外之精神来侵入居住人之身中。

118、 「还神」的对象是本在身中却一时游离身外的精神,通过还神的办法,使它们返回人体与身形相合,以达到消除疾病和长生久视的目的。

119、这种方法是重在「思」,在思神时,要把这些神像挂在静室中实行凝思,并要佩神符,及吞服丹书。

120、 《太平经》中的「承负」,也是道教史上重要的观念,它给人们行为的后果作了解释;因为一个人行善反得恶果,行恶反得善果。

121、这个问题,《太平经》认为是「承负」所引起的作用。

122、「承负」说明人今生的遭遇是受前辈人行为的影响,今生的行为也会带给后辈人福祉;承者为前,负者为后。

123、《解师策书诀》说:「承负是告诫人们要为后世人行善,免受承负之厄;本人能行善得道,也能免去承负之厄。

124、」阴符经 道教经典著作。

125、传为黄帝撰。

126、全称为《黄帝阴符经》一篇。

127、该书自唐代李筌公开传播以来,就受到道教学者的重视,各以心得注解,今存四十余种注本。

128、书中某些论述对气功养生有指导意义。

129、黄庭经 道教气功经典著作。

130、书分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各一卷。

131、《内景经》成书于西晋太康年间,《外景经》成书于东晋年间,《中景经》约成书于南北朝间,是在“内”、“外”两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而成。

132、《黄庭经》提出的“三黄庭”、“三丹田”之说,渊源于《太平经》的“三元合一”论。

133、黄庭即上丹田,于身指脑,为百神之主宰;中黄庭即中丹田,于身指心,为脏腑之根本;下黄庭即下丹田,于身指脐下关元穴,为阴阳之门户、精气之命脉。

134、只要如法存想黄庭,养炼丹田,就能固精全气,长生久世。

135、具体做法三经各有不同。

136、抱朴子内篇 道教道教经典著作。

137、二十卷。

138、东晋·葛洪撰。

139、次书包括道教理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等内容,为道教道教集成之作。

140、书中阐述了长生不老学说,提供了先秦以来各类内炼养生方法。

141、其中有关气功的内容,集中地反映在《对俗》、《至理》、《释滞》、《杂应》、《地真》等篇章中。

142、明代的刊本《抱朴子内篇》,末附《别旨》一卷,专述吐故导引,为气功专篇,极有参考价值。

143、清静经 道教经典著作。

144、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

145、一卷。

146、唐代著作,不著撰人。

147、此经本着老子“清静无为”的宗旨,认为人能清静,即可得道,住世长年。

148、而获得清静之法,唯有观空。

149、了心经 道教经典著作。

150、全称《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151、一卷。

152、唐代著作。

153、不著撰人。

154、书中认为“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只有从澄心定神入手,修炼才能成功。

155、天机经 道教经典著作。

156、又名《阴符天机经》。

157、一卷。

158、唐代著作,不著撰人。

159、 此经为阐发《阴符经》而作。

160、还有《关尹子》也叫《文始真经》 《通玄真经》即《文子》《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或《常清静经》《老子中经》 又名《珠宫玉历》,主要讲述治病辟邪、长生久视,存神服气、行气祝神、去三虫、逐伏尸、食日月太极精等方法,是斋醮、祝咒、符箓方面的重要典籍。

161、 《抱朴子》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是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和制药化学家,著名的道教人士。

162、《抱朴子》外篇主要是对葛洪生平的自述,而内篇是葛洪对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炼方法的阐述。

163、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

164、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165、鉴于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推荐道家部分书籍而不是道教典籍。

166、老子(区别道德经)、黄学、文子、庄子、列子、淮南子、庚桑子、鹖冠子、管子等等道德经,化书。

167、我就喜欢这两本。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道教经典 周易参同契 道家思想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复韵母有几个 复韵母一共多少个都是哪些 一年级复韵母有哪几个?
复韵母有几个 复韵母一共多少个都是哪些 一年级复韵母有哪几个?
复韵母有几个复韵母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这种复合元音并不是两个元音或三个元音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的固定的音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