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这是猫头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看起来呆萌可爱,但其实十分凶猛。大家记住,擅自捕捉、进出口和销售它们均是违法行为。”4月9日,在石家庄市野生动物救护站,石家庄市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高玉喜给学生们讲解鸟类保护的知识。当日,石家庄翰林学校一百多名小学生来此参加自然教育活动。
从保护一只鸟做起
找回童年里的绿色记忆
(资料图片)
高玉喜是土生土长的井陉县人,在他童年的记忆里,村旁潺潺流淌的河水是孩子们的乐园。“小时候我们会到水里捉小鱼小虾,那时候的河水清澈得可以直接喝。”高玉喜说。
从高玉喜上大学开始,河流周围建起了很多企业,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河水也变了颜色。于是,高玉喜一直希望自己能够为治理环境出一份力。
“我儿时的回忆促使我迈出了公益保护野生动物这一步。”高玉喜说,经过多年工作打拼和专门学习,他积攒了许多野生动物保护资源和专业知识,2017年,高玉喜做起了公益,从保护一只鸟儿做起,努力让自己家乡的环境变回记忆中青山绿水的样子。
自然教育课堂 让野生动物保护扎根孩子心中
高玉喜所在的石家庄市野生动物救护站属非营利性专业野生动物救护机构,是野生动物保护救助、鸟种研究、科普宣教、疫源疫病监测的综合性野生动物救护站。为了成功举办2023年爱鸟周活动,高玉喜和他的团队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着手准备。
“这些宣传展板和单页,都是我们自己设计排版和校对内容的。”高玉喜指着陈列在救护站的展牌说,因为面对的群体多为中小学生,他们便在展板上加入了很多图片,就是为了吸引大家的观看兴趣。
“什么鸟飞得最高?”“什么鸟飞得最快?”“石家庄的候鸟有多少种?”在自然教育课堂上,同学们积极提问。看同学们对鸟类的关注如此有兴趣,高玉喜感慨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很值得。“孩子们上一节这样有意义的自然教育课,会把野生动物保护内容扎根在心中,他们把这些内容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就会带动一大片人了解野生动物保护。”高玉喜说,除了在救护站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外,这些展板还会放置在我市的公园广场,将野生动物保护科普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自然教育课堂结束后,高玉喜带同学们参观了救护站的野生动物养护区,被高玉喜团队救助的动物都会在这里进行养护。当日,十只被救助的鸟类经过测评,已经达到放飞条件,在救护站工作人员和小朋友们的见证下,7只百灵鸟、2只黄喉鹀、1只柳莺被集体放飞。
开辟网络“战场” 多样宣传多种保护
看到自己救助的鸟类健康地回归自然,高玉喜十分欣喜。“近几年,通过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保护野生动物越来越深入人心。”高玉喜说,如今,教育宣传越来越成为他们的重点工作。
高玉喜调研发现,观看网络直播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让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传播得更广,高玉喜每天下午两点半至四点,都会在抖音进行直播,以实时科普的形式讲解野生动物保护和救护知识。“部分鸟类会使用它们的喙、爪子和翅膀保护自己,同时它们也会携带病菌。所以,在救助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戴手套,保护自己。”手机屏幕前,高玉喜一边救助小鸟,一边向网友进行讲解。
2023年,石家庄市野生动物救护站自然教育活动与科普讲座共开展10次,他们还通过线上发放问卷调查、与新闻媒体合作直播等方式,线上线下有两百多万人次参与。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高玉喜说,前几日,石家庄市首次记录到白枕鹤集群出现,就是生态恢复的最好证明。近年来,滹沱河湿地保护和修复不断加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恢复,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青头潜鸭、水雉等各种珍稀鸟类陆续出现。“这充分说明石家庄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候鸟喜欢上了我们这块‘风水宝地’。”高玉喜说,让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人人参与保护野生动物,我们的生态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记者 刘俊科)
关键词: